第818章 苏曜回京,定策幽州,小别胜新婚(合章)(2 / 3)

,掌握大量土地的世家豪强毫无疑问才是现今的统治根基。

除了像大将军这般以犯规一样的武力强行打破局面,震慑各方势力的,其他人想要坐稳统治的宝座,那就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当下,代表民心的绝非那些食不果腹、面朝黄土、毫无话语权的普通百姓,而是这些世家大族。

他们掌控着地方的经济、人口,甚至是舆论。

“所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回到这科举之上。”

在一片沉默中,苏曜站了出来:

“经济利益与政治地位孰轻孰重,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心中有数。”

“幽州之地,地处边郡,虽偶有如卢太傅这般闻名天下的大儒,但长久以来,文教受限、人才匮乏,以及立国之基的缘故,他们完全无法与关东世家相提并论。”

“昔年世祖光武帝,册封云台二十八将,竟有二十三人出自关东豪族。”

“一以贯之,以至于当今朝廷官员,尤其是高官显贵,出身关东者已占十之七八,而其他九州各地,就如同被遗忘的角落,其士人虽有才学,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拔。”

苏曜的话一出,贾诩当即沉默的闭上了眼睛。

出身武威世家的他太清楚苏曜这句话的意义了。

凉州,在如今的大汉就像一片神弃之地,人才晋升之路几乎被关东世家的庞大势力所阻断,不要说百姓过得的像二等人,就是世家官员们在朝堂上也是广受排挤,因此凉州人才多愤愤不平,当地每次动乱都有大量士子们的参与。

而幽州,作为与凉州类似的边郡之地,其待遇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故而,当地世家,才多钻研生财之道。

“倘若我等的改革,能够向天下各地的学子们打开一扇大门,让他们看到凭借自身才学便能入朝为官、施展抱负的希望,那他们必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苏曜自信满满道:

“科举制的推行,不仅仅是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更是一场重塑天下格局的变革,我的目的是让天下英才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让寒门士子、边郡子弟皆有机会崭露头角。”“是在一隅之地捣鼓自己那点蝇头小利,还是放眼天下,投身于这改天换地的盛世大业之中,相信幽州的世家大族和有识之士,心中自有一杆秤。”

身为后世之人,苏曜的眼光自然不是当今这些能比。

科举制的普及,除了招揽人才外,最关键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意义。

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各地文化、经济差异显著,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而科举制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将九州大地紧密相连。

通过科举,来自不同地域的学子汇聚京城,他们在同一场考试中竞争,接受相同的文化熏陶和价值塑造,无形之中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可以说是大大的打击了地方分离势力。

而显然,现在苏曜就要用科举制这个武器,来狠狠的收割一波地方士族的人心。

“可是大将军,这科举之事如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王凌眉头紧锁担忧地问道:

“寒门学子对结果极为不满,此事若是无法解决,别说收天下士子人心了,眼下咱们京中的局势就已经非常不稳了。”

“这正是我亲自回来的原因。”

苏曜双目中精光一闪:

“下来,就让我来看看这科举舞弊一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洛阳,北宫。

在盛大的迎接活动结束后,告别了百官的苏曜被请入偏殿面君。

快步走在太监的前面,苏曜刚一踏入殿内,还不及交出佩刀,等待多时的万年女帝就已出现在了门口。

常言说小别胜新婚,在得知苏曜北方大胜,即将返京的消息时,万年便已坐不住了。

她每天都在询问太监苏曜的行程,掐着时间过日子,日也盼来夜也盼。

待到昨日,得知苏曜已至孟津,今日便到的消息后,万年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了一整晚,天刚微亮便在宫女们的伺候下开始梳妆打扮。

她描眉画黛,轻点朱唇,漆黑的长发高高挽起,梳成巍峨的堕马髻,几缕发丝在她白皙的脸颊边垂落,雍容妩媚中透着一丝俏皮的可爱。

如此娇丽的面容再配上一袭汉家玄色,绣有云纹与龙凤呈祥图案的华丽宫装,万年即便在一众容貌秀美的俏丽宫女的簇拥下也是艳光夺目,尽显皇家女子的高贵与柔美。

“大将军,你终于回来了。”

许是不想在情郎面前表现的太迫切,又许是碍于大汉帝王的身份与威严,万年本欲迈出的脚步微微一顿,站定身子,作端庄状,与苏曜招呼,话着寒暄。

“大将军北伐辛苦,此次大捷,大将军功不可没,朕日夜在宫中祈祷,惟愿盼君平安。”

“今见大将军无恙,朕心甚慰,本欲让大将军暂且休憩,以解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