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董卓处决李儒战死,吕布拜将苏曜东归(合章5K3)(3 / 4)

肢和脖颈之上,将他牢牢地与马屁连接固定。

然后,就在苏曜一声行刑令下后,骏马们被骑手们驾驭,四散奔跑。

就这样,在无数围观官员和百姓的目光下,五匹骏马一声嘶鸣,马蹄奔腾,绳索紧绷,董卓的身体瞬间被撕裂成五块,鲜血四溅,场面惨烈至极。

而这惨烈的一幕不但没有让围观众人们畏惧恐慌,反而是引爆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之声。

“天呐,我不是在做梦吧”

“死了死了!”

“董贼终于死了!”

“冠军侯万岁!大汉万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百姓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他们奋力的挥舞双臂,庆祝这个祸乱朝纲、残害忠良的恶贼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百官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纷纷走下高台,来到刑场边缘,看着董贼那血糊糊的残躯拍手称快。

他们知道,董卓的死绝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惩罚,更是对天下所有作恶者的警示。

“董贼伏诛,天下太平!”

不少人都高呼着这样的口号,宣泄着心中的情绪,甚至竟然还有人想要趁乱闯进刑场,抢夺董卓的尸体,恨不得生啖其肉。

不过,这种太过夸张的限制场景的事情苏曜自然不会允许。

刑场周围,苏曜的士兵们维持着秩序,阻挡那些神情亢奋的群众,确保处决过程顺利进行。

紧接着,董卓在京的部分家属和亲信、残党等也被一一押送过来,挨个处决斩首。

当行刑完毕后,苏曜又立刻下令,将董卓首级取来,悬首城门,以儆效尤。

而与此同时,对于董卓在关中剩余的残党们苏曜自然也不会放过。

首先威胁最大的便是董卓那派出去在北方与张辽等人对峙的李儒所部。

那些西凉劲旅还有部分北军精锐拥有完整的编制和充足的野战力量。

倘若让他们逃出包围,那关中各地将处处烽烟,对于地方经济的破坏不可计量。

故而,在处刑了董卓后,苏曜当即找来吕布,升骑都尉,率领自己麾下的两千铁骑直扑北方,与张辽和于夫罗率领的匈奴骑手们夹击李儒。

吕布率领的铁骑如疾风骤雨般席卷北方,他们的马蹄声震撼着大地,所到之处,无不令敌人闻风丧胆。

张辽和于夫罗的匈奴骑手们早已等候多时,见吕布大军到来,顿时士气大振,双方迅速合兵一处,对李儒的部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要说李儒部队乃是董卓嫡系的西凉劲旅,又有相当部分高顺带来的北军精锐,纵使不敌,也能给敌人造成相当损失。

然而,董卓的死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李儒所部的士气。

尤其是当得知他们曾经效忠的领袖,那个权倾一时的董卓,竟然就这样被五马分尸,处车裂之刑,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震惊和绝望。

“董公死了”

“这不可能!董公怎么可能就这样死了”

“那咱们还在这里拼什么命啊!”

面对吕布与张辽等人的前后夹击,失去了主心骨的士兵们军心动摇,兵无战心。

李儒虽然有心重整士气,带领部队撤退,以图东山再起。

但是,高顺率领的北军却做出了和他们相反的决定。

“我等乃是朝廷的军队。”

高顺在战场上大喊道:

“今董贼伏诛,尔等皆是朝廷叛逆,还不速速放下武器,投降免死!”

高顺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他率领的北军将士们,原本就是忠于朝廷的军队,只是被董卓强行征召,才被迫成为了他的爪牙。

如今,董卓已死,他们自然不愿再为叛逆效力,纷纷响应高顺的号召,临阵起义。

高顺部北军的倒戈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插入了李儒的心脏。

原本就士气低落的李儒部队,在高顺北军的倒戈之下,更是乱作一团,士兵们纷纷扔下武器,跪地投降,有的则四散奔逃,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

李儒见状,脸色惨白如纸。

一向自诩智计百出的他在如此局面也是束手无策。

吕布,张辽,高顺,于夫罗等人各领所部,对李儒发动了最后的攻势。

吕布率领苏曜本部铁骑,自南面而来,其一马当先,手持方天画戟,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杀得李儒部队阵脚大乱。

而张辽等人亦不甘示弱,自北方发动攻势,他挥舞长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寒光,身后的于夫罗率领的匈奴骑手们也是勇猛异常,他们骑着快马,挥舞着弯刀,挽弓骑射,与李儒的部队展开激烈交锋。

比起他们两部全骑的大军,高顺的北军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精锐之师,战斗力极强。

在高顺的指挥下,北军将士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