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六亲缘浅(1 / 2)

一刻钟左右,众人到达太和殿,一应朝臣,也已候在此处。

随着一道尖细高昂的吟唱,燕承允两人进入殿中。

等看清两人后,百官中有人低呼出声。

文楚嫣却只当不闻,与燕承允一起,向皇帝行拱手礼:“燕国太子燕承允,携长姊昭华公主,拜见景国皇上,愿两国永结通好,共促繁荣。”

皇帝的视线,穿过冕旒,落在文楚嫣那张平淡无波的脸上,眼神愈发幽深暗沉,面上却丝毫不显,片刻后收回。

他的声音亲近又不失威严:“太子远道而来,朕心甚慰,景国向来以和为贵,燕国愿结秦晋之好,乃是两国之幸,天下之福。”

说着,摆手示意燕承允起身。

燕承允年纪虽小,但不失风范,不卑不亢的立于堂上。

“朕已在宫中设宴,为太子及...”皇帝故意停顿了一瞬,“昭华公主接风洗尘,还望太子不要推辞。”

燕承允笑眯眯的没有说话,只微微侧身,看着文楚嫣,那样子,分明是等文楚嫣来做决定。

好似文楚嫣但凡说个‘不’字,燕承允当即便会掉头就走一样。

气氛逐渐变得微妙,立于金台之上的皇帝表情变化并不大,百官却没人敢轻易出声。

好似过了很久,但好似又只是眨眼的功夫,文楚嫣端庄持重的声音,在殿中缓缓响起。

“能蒙皇上盛情款待,自是荣幸之至,本宫姐弟二人,定当赴宴,领略景国风采。”说完,微微俯身,以示礼数。

话落,两人才在内侍的带领下,从殿中退下,稍作休息后,准备赴宴。

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不见,皇帝的神色微微有些凝沉,将视线投向,立于百官之首的景舒珩身上。

而景舒珩,在文楚嫣进来的第一时间,便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她的身上,目光灼热且强烈,毫不掩饰,也不惧皇帝是否察觉。

片刻后,皇帝意味深长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太子说,珩王前些日子身子抱恙,如今好了?”

听出皇帝语气中的凛厉,景舒珩却不慌,抱拳上前:“回父皇,未好,只是听说南燕使臣今日到访,为免失了礼数,勉强爬起来的。”

皇帝没忍住冷笑出声:“倒是没看出来,有多勉强。”

景舒珩眼观鼻,鼻观心,不为所动。

皇帝看他这也,愈发来气,语气都冷了下来:“既然如此,也别勉强了,继续回去歇着去吧!”

景舒珩断然拒绝:“父皇赎罪,并非儿臣故意偷懒,实在是燕承允与儿臣是旧识,他又助我良多,如今来使,我若不来,怕会落人口实。”

听到这话,皇帝更是气的不行。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都是借口罢了!景舒珩为的,不就是那个女人吗?!

可即便再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他也不能因为这个发脾气,否则若是传出去,别人还以为,他是对南燕有所不满呢。

有气发不出,皇帝只得甩袖就走。

皇帝走后,百官才开始低声议论纷纷。

文楚嫣到底也是将军夫人,尤其当时的韩家,掌握景国三分之一的兵力,是当之无愧的朝中重臣。

而文楚嫣虽自小流落乡野,但也是丞相府出身。所以即便京中的贵妇贵女不把她放在眼里,面上的功夫却都是足足的。

各种宴请、聚会,从未少过她的拜帖。

文楚嫣虽不常去,但也偶有露面。

更何况两年前秋猎围场,当时不少官员都带着家眷,尽管男女有别,但该认识的,该见面的,都是见过的。

所以,当文楚嫣毫不掩饰的顶着这张脸,站在太和殿上的时候,有人会忍不住惊呼出声。

听着耳边各种各样的猜测,景舒珩神色不变,朝景柏蕴看了一眼后,收回视线,也不再多留,大步出了宫殿,向着暂时安置文楚嫣等人的偏殿而去。

反正他与燕承允是‘旧识’,北疆之战能够获胜,南燕功不可没。

景舒珩作为东道主,去寒暄几句,并不为过。

而文楚嫣这边儿,在内侍的带领下,进到偏殿,景国的宫人,则被贺予赶了出去。

虽是偏殿,但布置华丽精致,显然是用了心的。

看着角落摆放的玉壶春瓶,文楚嫣收回视线,轻巧落座后,才接过春桃恭敬递过来的茶水。

抿了口茶后,将视线投向百无聊赖,正四处查看的燕承允。

语气含笑,又带着无奈:“承允,我怎不知,我何时成了南燕的昭华公主了?”

燕承允闻声回头,坐在文楚嫣的旁边,随口应答:“当初阿姊将我送回南燕后,我便和老头求了这道圣旨。”

说着,他抿了抿嘴唇,声音有些低:“阿姊总说,即便没有你,我也依旧会是南燕的太子。可若是没有阿姊,我会是瘸子,或许还会饿死街头。”

“没有阿姊,我初回南燕,或许都不一定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