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三星这个老六,台积电蒙圈!(3 / 4)

可问题是,复诊还得重新抢号。

没错,除了当天的复诊号不用钱,不用抢,后续再复诊,还得抢号。

而那位专家又是一号难求,28元的想都不要想。

并且,该专家只有周一,周三坐诊,其他时候都要去其他分院,离着很远。

抢不上周一28元的普通门诊号,只能抢周三的900元国际门诊号。

还要一直住到周三,足足五天时间,住宿费吃饭就得1300不说,单位那边请假这么久,也没法交代。

尤其是公司内部都在降薪裁员,张三可不敢触霉头。

更主要的,没查出结果,即便周三继续900元专家号,搞不好还是开一些化验,要重新查其他项目,又要折腾好几天,等出了结果,下下周再度复诊……

根本伤不起!

“找专家看病,就这么难吗”

一时间,张三都怀疑人生了。

他这还不是大病,都这么困难,要是疑难杂症、绝症,那要难到什么程度

无奈之下,张三放弃了专家大牛,预约了周六的风湿免疫科的一位年轻主任医师,也是28的挂号费,虽然不如那位专家,但也是个三甲医院主任,也实力不俗。

到了第二天,他看到了年轻主任。

不同的是,那位专家的科室有个年轻的女孩子,估计是他的学生,负责提前叫号,安排病人排队。

而这位年轻医生则是自己一个人,一趟趟出来收号,叫号。

半个小时后,轮到了张三。

医生看了看三项检验结果,皱了皱眉:“这是什么都没查出来啊。”

又看了看b超报告:“你这是足底筋膜炎啊。你该挂个手足外科!”

接着在电子病历上写道“转手足外科!”

张三凌乱了,感情白忙活了

还得去手足外科重新挂号,重新检查

张三不想白跑,当即问道:“医生,我尿酸有点高,非布司他吃多久停药啊”

“你尿酸多高”

“540!”

“540,谁让你吃非布司他的”

“我们当地的医生。”

年轻主任沉默了一会,道:“先把药停了。”

“”张三懵了:“医生,和这个有关系”

医生道:“是不是越吃疼的越厉害”

“好像是有点。”

“那就是了,先停药看看。这样,你也先别挂手足外科了,先停药看看,半个月后再来复查。”

“好。”

张三蒙圈地离开医院,又住了一宿,买了回家的票。

前前后后了近三千,最后也没整出个结果,只能等半个月后再说。

但半个月后,还来吗

张三犹豫了。

类似的看病过程,发生在全国很多地方,很多大医院。

当地人还好,成本低,请假就是。

但外地患者,可就费时费力费钱了。

更主要的,误诊,漏诊,无法确诊,都有可能。

而这个过程,若是用成熟的ai大模型来处理,会直接根据指南和患者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出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会第一时间排除通风误诊问题,然后开一系列检查。

这样患者在当地就可以做,根据检查结果,排除风湿性关节炎,强直,ai大模型给出后续诊断。

这样效率更高,患者成本也更低,只需要去当地医院或者检验中心抽血拍片,两个小时搞定,就抵得上张三一周的奔波。

只需要400,就抵得过张三3000的销。

这便是ai医疗大模型存在的意义,完全不是人可以比的。

毕竟专家看病效率很低,门槛太高,难度很大,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单是抢号都是大问题。

而且900元的专家号,也是开单子检查、检验,也得靠检验数据诊断,出了结果还未必能抢上专家号复诊。

既然靠检验数据诊断,都是数据说话,那ai大模型不比专家更专家

而且方便的多,成本也低得多,更节省时间精力。

至于普通医生,还不如专业成熟的ai大模型。

像是2023年,阿里达摩院的胰腺肿瘤ct训练中,在2万多人的真实病例回顾性试验中,发现了31例临床胰腺癌漏诊病变。

没错,临床漏诊的胰腺癌患者,ai训练中给查出来了,并且31例。

癌症最关键的就是时机,尽早查出来,尽早治疗,很大概率能治愈。

但漏诊了,耽误了,等到查出来,可能早期就成了中期,甚至晚期,那就晚了!

而且,阿里这只是不成熟的大模型,若是成熟的,那结果可想而知

十年后,或许是ai医疗辅助医护,但20年后,那就是医护辅助ai医疗大模型了。

没错,到时候主力诊断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