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生前身后名,任总第一次见面(2 / 3)

有希望完成突破。”

“这个时间,最低恐怕也要十年往上,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

“王总投入研究,我大胆的预测一下,兴许能够将这个时间缩短两年。”

王东来听着余大嘴这么说,笑着说道:“那我再问一下余总,刚才说能够缩短两年时间,是因为我的加入,还是单纯是因为银河科技的投入”

余大嘴微微一愣,才出声说道:“这一点倒是不好说,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我会说是公司的投入更加重要,毕竟公司的诞生,本就是更为高效且具备效率的生产方式。”

“只是,在王总身上,这一点倒是有点冲突了,王总不仅仅是理论数学上具备杰出的造诣,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是成果斐然。”

“如此一来,倒是让人很难分清王总身上究竟是商人的色彩更浓郁,还是学者的身份更为清晰。”

“说句实话,我还真是很羡慕王总,银河科技的千亿市值在几十年后,甚至百年之后,早已无人在意,但是王总证明的几个数学难题,却是会随着历史而永久传承下去。”

“生前身后名,王总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了,如何不让人羡慕。”

听到余大嘴这般说,王东来也是微微的一愣。

“余总这般夸我,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不过,针对余总的话,我倒是并不完全认可。”

“人生百年,确实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证明的那些数学难题,在没有真的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估计也很难留名,只不过是在数学专业领域里而已。”

“生前身后名,区区不过五个字,但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之大,是无与伦比的。”

余大嘴来了兴趣,出声问道:“那王总觉得什么样的成就才算是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证明数学难题,成为专业领域迈不过去的学者不算。”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要求可就太宽泛了。”

“要是王总不介意的话,不妨讲讲王总的标准是什么”

王东来也没有犹豫,当即就出声说道:“很简单,研发出一套国产标准的先进光刻机,只能算是半个。”“倘若能够将半导体核心的设备和材料,都能做到国产化,并且质量有保证,那么我想这应该能算是一件。”

“我之前研发出来的半固态电池,性能虽然超过市面上的三元锂电池和碳酸铁锂电池一大截,可是毕竟不算是质变性的突破。”

“倘若是能够解决电池能源问题,将性能推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这也能算一个。”

听到王东来举得这几个例子,余大嘴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毕竟按照王东来的这一套标准,放眼全球,恐怕都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不!

完全可以说,根本没有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难度太大了!

一时间,纵然是平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余大嘴,此时也有些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王总好气魄!”

过了一会儿,余大嘴才竖着大拇指,对王东来如此说道。

两人再寒暄了一阵之后,余大嘴就起身告辞。

而在走出了会议中心,坐到了车上之后,余大嘴就拿出了电话,拨打了出去。

手机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名字。

任总!

电话拨通的时候,余大嘴的神情变得认真起来,身子也下意识地坐直起来。

“董事长,银河科技的王院士,这一次召开会议,说是为了研发光刻机,所以愿意接受其他公司的资金支持,五个亿,可以在银河科技完成技术突破之后,享受最惠待遇。”

余大嘴将当时王东来讲述的事情,尽数通过电话讲了一遍。

“嗯。”

“你觉得这位王院士有没有信心或者说是有什么底气这么说”

很快,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略显苍老,可是却又充满了力量的声音,正是华威的创始人任非。

余大嘴面对这个问题,仔细认真地沉吟了一下,才回答道:“我说不好这位王院士有没有信心。”

“从理智上来说,可能性极低,但是鉴于以往的成果,倒是多了几分可能性。”

“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这位王院士可能是年轻,取得了成绩之后,产生骄纵情绪。”

说完自己的结论之后,余大嘴便主动解释起自己为什么这么说。

尤其是将王东来对于生前身后名的标准,仔仔细细地尽数复述了一遍。

等到余大嘴全部讲完了之后,任总也思索了一会儿,才忽然开口说道:“你先留在唐都,我我现在就去订机票过来,我要亲自和这位王院士见上一面。”

闻言,余大嘴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惊色。

不管是从年龄,还是从资历,再到商界地位。

王东来和任非都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