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怒怼女记者,给年轻人的建议(2 / 3)

子。

刚刚转身离开,就有一个王东来并不认识的新晋院士走了过来,对他打招呼。

“久闻大名,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果然印证了一句话,闻名不如见面!”

来人年龄约莫五十岁左右,可是精神头却很好,身上洋溢着一种昂扬的气质,充满活力。

“过奖了。”

王东来谦虚一声,就和此人闲聊起来。

而通过闲聊,王东来这才知道此人是邓刚,来自国科大的院士。

让王东来惊喜的是,邓刚院士擅长的专业领域正是空气动力学。

在知道邓刚院士的名字之后,王东来的脑海里就回想起了这位邓刚院士的论文和成就。

在几何守恒算法理论、大型软件研制及复杂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助推了我国空气动力学建设和航空航天新一代飞行器的研制发展。

先后解决了高阶精度紧致格式捕捉激波的难题,建立了高阶精度非线性紧致格式构造方法,构造了一系列高阶精度格式;提出了对称守恒网络导数计算原则,突破了高阶精度算法工程应用难题;主持研制“高精度数值风洞”,解决了包括大型客机、先进战斗机/导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多项重大武器装备研制中的关键气动问题,为我国飞行器设计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平台”,在我国多项航天飞行器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创新设计工作。

本世纪初,我国启动了《国家空气动力学大型基础设施(2020年)建设规划》制定工作,邓刚院士在庄院士的带领下,具体组织全国专家,历时4年,完成了规划建设方案论证。

而该规划于2008年由国家七个部委单位联合颁布实施,是指导我国空气动力学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可以说,邓院士的成就相当的重要。

飞快地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这些信息,连一秒钟都没有用到。

三言两语间,王东来就主动提到了邓刚院士擅长的领域上面。

邓刚院士听到王东来主动提及,心里也有些惊讶。

他之所以会主动上来打招呼,主要是因为王东来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这么多年,在他的研究工作里面,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有很多问题,其实都能通过数学方式来进行解决。

然而,国内的数学家不多,而且和国外的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所以,邓刚以前倒也没有这样的念头。

可是这一次看到王东来之后,他就生出了这个想法。

主动上来打招呼,也只是先留下一个好印象,日后真要是有需要帮忙了,也好开口。

同时,也是想要看看王东来究竟有没有传的那么厉害。

这个想法,只是在邓刚的心里存在了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彻底地被他抛之脑海。

因为王东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对空气动力学的了解,已经超过了一般学者的水平。

短短地聊了几分钟,邓刚都不禁生出一种收获满满的感觉。

这并不是夸张,而是邓刚的心里真实想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虽然在这个领域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从来都没有小看过别人,或者是生出自己才是这个专业领域第一人的念头。

此刻,就真正地印证了这句话。

“王院士,没想到你对空气动力学还有这么深的造诣,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

“虽然交流的时间不长,但是你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亚于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

“王院士,莫非你对于这方面也很感兴趣,不然的话,不应该这么了解,还有这么深的造诣。”

“要是王院士真的感兴趣的话,我倒是能帮上一点小忙。”

邓刚院士略带兴奋地自我推荐起来。

之前,邓刚还只是抱着以后有什么问题了,需要数学家帮忙,就找王东来的想法。

但是现在,他的想法变了。

与其这么麻烦,还不如直接把王东来变成自己的同事。

王东来笑着说道:“邓院士,说实话,我还真的对这方面挺感兴趣的,我还成立了一家民营火箭航天公司,准备研发一艘自己设计的的航天火箭出来。”

邓刚闻言,眼睛顿时瞪大了一点。

过了一会儿,邓刚院士才竖着大拇指说道:“王院士,你这个想法真的是……”

说到最后,邓刚院士也不知道拿什么形容词来形容。

而就在这个时候,也快到了典礼开始,众人开始进场。

王东来也就和邓刚院士没有继续聊下去,而是约好等仪式结束后,后面再聊聊。

进了学术会堂之后,众人按照各自安排好的座位依次坐下。

很快,中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