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再挖士族根基!开创大明万载之基!(2 / 3)

朱檀趁热打铁:

“儿臣以为,人才不分贵贱,出身不能决定一切。鲁三虽然出身低微,但他对科学研究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儿臣让他进入皇家实验室,是想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大明效力!”

“荒谬!”

陈宁再次跳了出来:

“一个乞丐,懂什么科学研究?陛下,您可千万不要被他花言巧语给骗了!”

“住口!”

朱元璋怒喝一声,陈宁吓得连忙闭嘴。

他看着朱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老十,你真的相信,一个乞丐,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儿臣相信。”

朱檀语气坚定:

“古有姜子牙垂钓磻溪,张良拾履桥头,他们哪个不是出身平凡,却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人才,需要的是机会和培养,而不是出身和门第!”

朱檀的话,掷地有声。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朱元璋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盯着朱檀,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武将这边,率先打破沉默的是汤和。

这员老将本就性情直爽,又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朱檀的老丈人。

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

“陛下!”

汤和粗着嗓门说道:

“臣以为,十殿下说得有道理!想当年,咱老哥几个跟着陛下打天下的时候,谁不是泥腿子出身?谁会在乎什么出身高低贵贱?只要是条汉子,能杀敌报国,那就是好样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朱元璋的忧心

汤和这一番话,说得是声如洪钟,在殿内回荡,震得不少文官都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接着,魏国公徐达也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

“陛下,俺虽然不懂啥治国,但是俺觉得吧,十殿下此举,正是为了招揽人才,充实国力,于国于民,都是大有裨益啊!”

有了汤和和徐达带头,其他武将也纷纷开口,表示支持朱檀。

一时间,殿内武将的声音盖过了文官,仿佛要把屋顶掀翻一般。

文官这边,脸色都不太好看。

他们大多是科举出身,自诩是读书人,是人上人,如今听到朱檀说广纳天下闲士,这岂不是要动摇他们的根基?

陈宁作为文官之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强忍着怒火,再次站了出来,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拜:

“陛下,祖制不可违啊!自古以来,就有尊卑贵贱之分,这贱籍制度,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若是轻易更改,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是啊,陛下,陈大人言之有理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其他的文官也纷纷附和,言辞恳切,仿佛朱檀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人一般。

朱檀看着这些文官,心中冷笑一声。

这些人,满口仁义道德,却个个都是自私自利之徒。

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大明江山,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

“诸位大人,你们口口声声说祖制不可违,可是,我大明建国之初,我父皇就定下了科举制度,广开科举之门,为的就是能够让天下有才之士,都能够为朝廷效力。”

“为何到了如今,你们却要将这扇大门关上,将那些有才华的人拒之门外?!”

“这……”

那些文官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

朱檀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更何况,这贱籍制度,本就是前朝的陋习,它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让无数百姓饱受欺凌,永世不得翻身!”

“试问,这样的制度,如何能够体现我大明的仁义?如何能够让我大明长治久安?!”

“所以,”朱檀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朱元璋身上,沉声道,“儿臣恳请父皇,改革科举制度,另设选才之法,广纳天下贤才!”

“同时,彻底取消贱籍制度,让所有百姓,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都能为我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檀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就连殿外的侍卫,都听得热血沸腾。

朱元璋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何尝不知道,朱檀所说的,才是真正有利于大明的举措?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如钟鸣般在殿内回荡:

“咱也知道,这贱籍制度,是前朝的糟粕。可自古以来,尊卑有别,若是贸然更改,岂不天下大乱?”

“再说这科举制度,老十你说要改,那你说说,要如何个改法?”

“总得拿出个章程来!”

老皇帝这一番话看似是在质疑,实则已经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