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皇权、相权,让这大明蒸蒸日上地繁荣下去!
但咱若是不在了,出不了几代皇帝,这皇权,估计就没人能掌控了!
到时候,非生出祸患不可!
不过,若是再设立一个丞相来分了咱们皇权,老实说,咱也不放心!
自古以来,这样的乱臣贼子实在是太多了!
不止他胡惟庸一个!
便是如今的韩国公李善长,在私底下,也暗暗成为文臣之首!
咱的锦衣卫已经不止一次听说过,他跟朝中大臣暗通款曲操纵朝政的事情了!
这韩国公都致仕十几年了,竟然还能在暗地里对文官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若不是咱身子骨还算硬朗,说什么也不能留他!
咱总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司马老贼吧?”
朱檀闻言,忍不住一阵苦笑。
司马懿实在是害苦了太多人!
当年,李靖七十四岁高龄,接到唐太宗让他出征的命令,老头实在是不堪忍受远征之苦,这才跟李世民上书推辞。
没想到,李世民一道旨意下来,告诉李靖,司马懿70多岁还能出征辽东,你李靖就不能学学他吗?
吓得老头连夜爬起来翻身上马,就带兵出征了。
说白了,自从司马懿能在70多岁还能发动高平陵之变,最终篡了曹魏政权以后,后世皇帝就再也没有人对那些垂垂老矣的老臣不加提防了。
甚至最担心的就是他们!
老而不死是为贼!
而如今的李善长,最终也是如此下场。
老朱后来发现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李善长七十多岁却依然蹦达的欢,无奈只能带走了他
朱元璋说了这么多,随后看看朱檀,道:“对于韩国公的事情,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可不许再向外说了!无论如何,名义上他还是咱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咱还是想留个千古君臣相得的典范的!他若是能死在咱前面,那便再好不过!咱跟他,都能留个生前身后名。”
朱檀干笑一声,道:“儿臣遵旨!”
朱元璋点点头,道:“所以,老十,咱一直就在想,既然外人咱信不过,这相权无论如何也不能分到他的手里,那咱还能相信谁呢?思来想去也只有宗室子弟了!
咱想着,若是你做了辅政亲王,眼下便能够帮咱分担政务,等你大哥继位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也能帮你大哥一把!
如此一来,咱大明朝的江山就稳如泰山,永远都是咱老朱家的!”
好家伙!
听到这话,朱檀算是彻底明白老朱的想法了。
皇族内阁嘛!
这样一来,虽然相权被从皇权当中分离了出来,但掌握权力的,依然是皇族。
这样一来,皇帝若是干不好,那就让辅政亲王干。
而辅政亲王又有祖制,决不能做皇帝。
同时,天下各地还有那么多手握军队的藩王,朝廷中还有那么多忠于皇权的文武百官,辅政亲王想要谋逆,取代皇帝也没那么容易。
最有可能的是达成一种相对的平衡。
大家各司其职,或许皇权和辅政亲王的相权之间还会有一些斗争和对立,但绝不至于失控。
而如此一来,也就解决了老朱的心头之患。
朱檀想到这里,忍不住叹口气。
老朱骨子里,依然是个小农思想,这个局限性是跑不了了。
无论什么时候,他所首先想到的,都是要维持老朱家在大明的统治地位,而并非是真的造福百姓富国强兵。
当然。
从古至今的皇帝,也没有能打破这个思想桎梏的.
自己对老朱也不能要求过高。
至于做辅政亲王.
朱檀心中有数,这个位置,确实很适合自己!
如此一来,他就能统领六部,带领文武百官推动大明向前进步!
同时,还不至于彻底跟地主阶级撕破脸,从而导致全国规模的大反叛。
毕竟,皇帝就是这些地主阶级最大的代言人,皇帝还好好的在皇位上制衡朱檀呢,你们这些地主再闹,就失去了大义,也没有借口。
朱元璋看着朱檀,问道:“老十,话说到这个份上,你可知道咱对你寄予厚望了!
那么,咱现在问你,这辅政亲王,你愿不愿意接,敢不敢接?”
朱檀闻言,点头道:“回父皇,儿臣愿意!”
朱元璋笑道:“那便好!老十,你心中的远大抱负咱给你天地施展!虽然不能做皇帝,但也不至于就像你的那些兄长一样守在边疆,或者干脆自暴自弃,享乐度日!”
朱檀点点头。
这个辅政亲王制度,确实对于朱元璋的儿子来说,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排。
朱元璋笑道:“咱甚至打算将来再多挑几个出色的孩子,儿子辈也好,孙子辈也好,都来做这个辅政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