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起因(2 / 3)

他们对苏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县令大人,容老夫再斟酌斟酌。”

何、侯、余三家大户如此,其下的小商户更是噤若寒蝉。苏尚在日落前也曾见过几个小商户,欲为范海琴购置些木料,得到的答复却很明确,要么拿不出,要么根本没有,致使苏尚铩羽而归。

“小姐,这些人根本无心为朝廷做事。”即便不太谙世事的小翠,此时也看出端倪,颇为愤慨地为何苏尚打抱不平。

苏尚轻笑一声,今日之结果,她早有预料。只是,她将此事的希望寄托于另一人身上,对此,她满怀强烈的自信。

夏日的黑夜,闷热嘈杂,虫鸣不绝。一座豪宅之中,几位商户围坐品茶。若苏尚在场,定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今日那女县令可都找过你们吧,我可没答应她。”何家主饮了口茶,笑着开口说道。

这些年,他们三人承接了不少泗水县周边村寨的工事搭建,主要营收来自物料供应。各方势力相互龃龉,他们却因此获利颇丰。

“我也是。虽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她毕竟是朝廷之人,而这水梁山,最不需要的便是朝廷和官府。谁会愿意帮她做事?建厂又如何,即便建成也难以运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待范海琴见识到那女官的无能,说不定便会另寻他人合作了。”

侯家主冷笑一声,对女官之事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若女人真有魄力和能力,当今天下的掌权者又为何皆是男子?以天下局势观人,足以证明女人难堪大用。

余家主轻吹茶沫,闻言突然问道:“话虽如此,可你们库中当真还有可用的木料?”

“自然没有,上好的木料供不应求。水梁三十六帮,多多少少都用过我们的料子。论起匠工技艺,谁能与我们相比?”何家主摇头一笑,放下茶盏。

他所言非虚,整个水梁山,做木工生意的商户虽有,但规模皆不及他们三家。因地理缘故,泗水县地处中心地带,他们三人有意垄断木工生意,并向周边扩散。

其他商户虽也能勉强维持生计,但其产品价格低廉,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远不如他们。

“那此事便这么定了,我们谁都不许松口,且让那女官自己折腾去。别人如何与我们无关,总之,不能让此事在我们这儿掀起波澜,否则人人喊打,大家都没得饭吃。”

侯家主起身离去前,丢下这么一句话。他在三人中权势与能力皆稍强,可算作带头人。旁边二人点头应和,又坐了会儿,喝了些茶,这才相互告辞离去。

余家主回到家中,唤来账房先生查账,果不其然,发现自家库房中还剩有一些木料。

他为人谨慎,故而赚得不算多。昔日,余家在泗水县不过是小门小户,这些年仰仗着侯家,才逐渐发展壮大。然而,他身为楚人,曾亲眼见识过大秦的虎狼之师。

虽已过去数十年,他对朝廷仍心存敬畏,不敢与之作对。苏尚的一系列举动,令他极为警觉。他拿捏不准这究竟是苏尚个人的意思,还是朝廷的意图。

眼下,听闻苏尚攀上了燕王的关系,再结合那洋人商户之事,实在令人浮想联翩。

他的两位老友认为水梁山掀不起什么风浪,那是因为有人为他们挡刀。水梁山贼寇众多,即便有变故,他们也可携带家眷钱财远走他乡,因此并不惧怕官场上的变动。

余家主沉思片刻,叫来心腹,吩咐道:“你们速去库房,将剩下的木料拉出去烧了,务必做得干净,莫要让人知晓。”

“明白。”

看着手下离去,余家主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年事已高的他,此刻显得疲惫不堪。管家端着茶水过来,不解地问道:“老爷,那些剩下的板子可还值不少钱呢。”

“我知晓,但留着无用,反倒可能成为把柄,烧了为好。”余家主端起茶杯,大口饮下,双手微微颤抖,尽显紧张与急切。

管家看着自家老爷惊恐的模样,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说道:“整个泗水县,木料大头都在何、侯两家手中,老爷您不过占小头。即便有事,也该是他们两家先遭殃。”

余家主摇摇头,皱眉说道:“切莫小瞧此事。当今皇帝任用女官,必有其深意。这女官来到泗水县,既能见到燕王,又如此巧合地有商户前来与她合作,绝非偶然。皆是命运使然……把那些板子烧了,我与他们二人方能同心。钱财乃身外之物,若有人趁机拿我那些板子做文章,难保他们两家会保我。所以,烧了最好,烧了最好……”

月黑风高之夜,有人趁着夜色悄然行动。

一伙人来到余家的仓库大门前,将库房中仅剩的木料尽数抬运上车,铺上松毛掩盖好。彼时,昨日夜里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四匹马要拉动这些木料,着实费力。

“老大,这路太难走了。”

“罢了,拖到城外去,找个偏僻无人之处……”

人影攒动,约莫有十多个人。有人说话,有人发号施令。很快,马匹托运的木车便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朝着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