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再一撺掇,让他指证岳飞,不还是手到擒来的事!?”
“然而王贵的反应,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王贵没有对岳飞深怀怨气,反而认为岳飞身为大将,赏罚分明是应该的。”
“那既然软得不行,秦桧等人也不装了,干脆就找了王贵及其家人的把柄,还真就被他们给找着了,最终威胁了王贵。”
“而第二个人选则是王俊,此人和王贵不同,是之前杨幺军,半路加入岳家军的,但告密这件事他做的可谓是驾轻就熟了。”
“这人早就有前科了,而且因为经常性的贪赃枉法,也是屡次受到了张宪的斥责,所以他对张宪本就是怀恨在心的。”
“不用秦桧多拉拢,这人就投靠了他们,随后王俊就在岳云、张宪奉命前往镇江拜见张俊后,对着王贵就诬告张宪,说他要率军逼迫朝廷,将军权还给岳飞。”
“这项罪名,不可谓不大,也多亏他们想得出来,岳飞要是想,早就这样干了!”
乐观达人苏东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大明蓝玉:强加莫须有之罪,来掩盖他们的私心!这样的朝廷令谁信服!?
大唐程咬金:这不是和对付韩世忠的做法一样,居然还真被他们给找着了!这王俊太小人了!!
大明某吃瓜群众:…这是诬告谋反罪,还是岳飞曾经的将领…不知道岳飞看见昔日作战的兄弟,站出来指证他是什么感受!
大秦某小吏:张宪要真能拿捏朝廷,岳飞还能被欺负到这种地步嘛!服了,赵构怎么想的,就光看见干没了岳飞就能和了!??
大汉某官员:真是祸害遗千年,这货居然活了八十!!凭啥呀!!
……
众人听到此处,不由得心生鄙夷,这个王俊还真是个小人!
王贵背刺还有理由解释,他倒好,本来就爱告密,现在更会落井下石!
或许从前,就干过出卖上峰的事!秦桧找他还真找对了,这他娘的都是一群卑鄙无耻的小人!
......
另一时空的哲宗一朝,此刻朝堂之上,群臣窸窸窣窣,交头接耳。
对于这样一个官家,他们发誓得看好了现在这个官家!
否则那就是个灾难啊!
于是,章惇带头,上书直言,意在提醒官家不要讳疾忌医!
而端坐于上方的赵煦:……
都说了,没病,不用整天盯着他!还是那种肉麻兮兮的眼神!
……
直播间内,林可又叹道:“正因为在此次事件中,王贵没有阻拦,才让王俊的这张状纸往上递的这般快。“
”先是交给了秦桧的心腹林大声,然后又在张宪等人赶到镇江前交到了张俊的手里。”
“要知道,张宪可是早几天出发,就这诬告纸还得在他们之前到镇江,这说明这阴谋计划了一阵,而且得保证送这东西的人是日夜兼程,不能慢一点。”
“而这张诬告纸中,也有不少的漏洞,属于是明眼人一瞧都不会放在眼里。“
”比如说张宪既然屡次惩治王俊,对他的人品应当有所了解,就算他要去做这件事,为何不去找个关系更好一点的。“
”而且岳飞当时也没有被抓,就这么将计划全部吐露出去,难道张宪是把王俊当做生死之交吗???”
“更离谱的是,王俊可能做贼心虚,在后面还附上说他没看见张宪找岳飞,也没看见岳飞找张宪。”
“只能说,这印证了那句话: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而张宪和岳云没有一点防备,对于朝廷,纵使失望,又怎会想到会如此大张旗鼓地算计他们,只是为了牵连岳飞呢?”
“于是,张宪和岳云最终到达镇江张俊面前时,无异于自投罗网,为了扯出岳飞,张俊不惜私设公堂,对张宪,岳云严刑逼供。“
“要知道,按照大宋律例,张俊实际上没这个权力严刑逼供的,可这人为了确保岳飞落马,所以不择手段。”
”从前这两位,抗金时冲入敌阵中,杀得身体是千疮百孔,血染衣袍,可眉头皱都没皱一下,如今赵构就为了满足私欲,除去岳飞,妄想从这二人手中拿出岳飞谋反的证据。”
“秦桧等人实在太小看岳家军了,也小看了岳飞和这些将领的情谊了,同时也看低了岳飞忠君爱国的品性,”
”史料称是[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吟],但是!在这种程度之下,这二人愣是没能如张俊的意,不论如何就是不肯屈服。“
”如若不是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在和金人对抗中数次身先士卒呢,只是可惜,朝廷终究是辜负了他们。”
“咱们也说,张俊秦桧这伙人根本就不在意证据到底是真是假,毕竟之前那场谣言里,就有不少人信。“
”何况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们又有什么怕的呢,所以无计可施的张俊,瞬间就想到了办法,凭空捏造了张宪的证词。”
“虽然说王俊的诬告实在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