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救援太原!(1 / 2)

林可的这段话砸在了宋朝君臣的心上,他们并非不清楚,宋朝为何会变成那样!

只是历史有多悠久啊,唯有宋朝成了大怂,霸秦、强汉、刚明这些称呼都见证了其历史的印象。

思及此,一时间内朝堂上此起彼伏的叹息声落下,听得人无限惆怅。

“只是,两宋时期并非没有悲壮的时刻,而公元1279年,这个存在了三百多年的王朝就此了结。”

“这一年的崖山海战,十万宋朝军民一同赴难。“

”当时的南宋内忧外患,无力抵抗于崛起的元军,被围困至崖山时,宰相陆秀夫曾问当时八岁的小皇帝:大厦将倾,臣愿投海殉国,陛下可愿?”

“小皇帝虽不过稚儿,但仍然说道:朕虽年幼,亦无惧。”

“话落,陆秀夫便带着小皇帝投海自尽,随后十万军民,前仆后继殉了国。”

“最为可笑的事,宋朝好几位天子都没能硬气起来,却让一个八岁孩子和十万军民完成了宋朝最后的气节。”

“顺便提一句,这位小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有时候历史还真是巧合,赵光义从赵匡胤手中拿走了宋朝,最后却又交到了宋太祖的后代血脉之中。”

大明赵匡胤:!!!

征北大将军judy:确实很可笑!一群年长的怂成什么样了,结果还不如一个孩子!

大汉刘猪猪:这样看来,宋太祖后代的骨气比太宗赵光义可要有骨气!

大唐李二凤:如果宋朝富国强兵,文武并重,怎么也不会发生靖康之耻这样的事,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结局!

始皇祖龙:可惜了…有钱有武将,竟然还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当权者是该好好反省!!!

其他宋朝皇帝:?????…

……

大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眼眶通红,身形颤抖,是他宋朝对不起这个孩子,对不起百姓啊!

福分没享受到多少,却要他们殉国成全宋朝的体面!

旋即,他又长叹一口气,如若不是他起了重文抑武的头,宋朝军事又如何能在末年烂成这样!

罢了,既然知晓了这样的结局,那么就进行改变,至于能挽救多少,就看天命了!

而宋朝其他时空的百姓,则是异常怅惘,他们如今再怎么能愁,也得看上位者如何做才行啊!

……

回到直播间。

林可又叹息道:“之所以先说宋朝的结局,是想告诉你们,两宋时期并非没有悲壮之事,并非缺乏文臣武将,可联金灭辽以来,徽钦二帝他们做对过决策吗?!”

“靖康之变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可在出事前,宋朝难道没有机会逆转局势吗!?”

“答案是有啊,问题是这群人和金人面对面,这心里面满的溢出来的就只有大怂气质,现在可好,三镇都给人家了,非得这时候想要反悔!!?”

“这事能出尔反尔的吗?赵桓啊赵桓,如果你当时不那么轻易的选择和谈投降,不着急忙慌地搜刮民间钱财,这事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赵桓[(-?????-????)]:现在,我不想他当我爸爸了,还不行吗!?

“于是乎,赵桓赶紧让人去追,最好那人能带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质,赶在金人之前,将合约给毁掉。”

“反正他老爹赵佶联金灭辽时候反反复复的,不还是一样,这都是随了根的!“

赵佶:笑话!没有他老子!就没有他!

“而此时的三镇:河间、太原、中山自金兵南下后,就被围困至如今。“

”想想多悲哀啊,胜负还未分,可他们这些人的性命最终还是被赵桓这个怂货送进了敌人的手里。”

“而围困之中的太原,也迎来了宋廷的第二次救援,如果能抓住这次的机会,如果太原没有失守,那么金军也不会轻易踏破东京城。”

大宋赵匡胤:……

大宋神宗赵顼:不用说,又是赵桓使什么骚操作了…

大明朱八八:没事,宋朝没了!咱老朱会把元朝人打跑的!

大唐李二凤(嘴角一抽):这话也是真的扎心,不过北宋手里的牌确实不怎么样!

大汉刘猪猪:另外加上能力不行的赵桓,这仗想打赢都难啊!

千古第一仁君赵祯:虽然各位说得都对,但就是想看看他是咋打输的!!!

……

“公元1126年的二月,金兵围困太原已然半年,不说太原军民,就是金人兵将也已经十分疲惫了。”

金人一号:他娘的…这群宋人真能扛,咱老大不是说他们怂的很嘛!?

金人二号:我知道了!他们肯定想拖死咱们!这群宋人太坏了!

被迫加入的宋人:…咱能说咱在等朝廷救援吗!我滴老天鹅呀!咋还不来人啊!

“而且双方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粮草未济,出于这方面情况的考虑,完颜宗翰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