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某纨绔子弟:所以这太后是被她儿子和辽国一起给弄死!?
大明某种田小能手:也许大概是吧!
大汉某小孩哥:我也觉得是这样!
……
北宋元丰二年三月
朝堂之上,王安石激进的新法令不少旧党臣子外调出京,但仍争论不休。
对此,宋神宗并非不清楚,但他仍然寄希望于新法,希望通过改革能使北宋国力繁荣昌盛。
于是他只能和稀泥,就在这时,内侍匆匆来报,说是六皇子赵煦突发咳疾,瞧着很是厉害,太医也是治标不治根。
一时之间,殿中的所有人都不敢说话,深怕触皇帝眉头,此前他们已经从小光盘那种看见了未来的皇帝是谁,自然也是忧心这位还年幼的皇子。
一边宋神宗很是着急,无暇顾及心思各异的臣子,一个劲地在想他自个早死,不会这儿子也早死吧。
猛然间他突然想起自己曾从小光盘商城里购买了什么婴儿健康的药剂,当初只是想留着备用,没想到今日派上了用场真是谢天谢地!
………
林可轻叹一声,转而继续道:
“我们开始接着讲宋哲宗亲政之后的事。”
“在那之前,我先来介绍下宋哲宗赵煦,他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上任的时候还不到十岁,”
\"但实际的权力仍然在太皇太后高氏的手中,那时候发生的事你们也清楚,高氏和旧党,以及新党之间的这种党争变化。”
”幼年的宋哲宗看在眼里,也闷在心里,但是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他肯定是仰慕他的父亲,支持新法的。”
大明某将士:想想把打下来的土地给还回去,心里就不得劲!
大唐某士兵:真的好无语!!!
……
”哲宗继位之初,高太后召回了旧党,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蔡确,他虽然没有像王安石那般没得挑的道德,但是他对神宗的忠诚延续到了哲宗身上。”
“恰好这时候,朝野内外都流传着宗室之人有人觊觎皇帝的宝座,蔡确担心哲宗难以在这种波谲云诡的宫廷争斗中存活下来,所以他秘密上奏给高太后,希望她能多多保护哲宗。”
“高太后虽然并不喜欢新法,但还是接受了这个提议,随后,高太后不仅把哲总的餐具换成了能提防毒药的铜器,还经常与他一起吃饭,甚至喝水前都由她先行品尝。”
“而这段记载,来自于哲宗弟弟宋徽宗的回忆。”
“题外插一句,这种用铜制作的器物,长时间可能会危害人的身体,所以最好不要用。”
宋哲宗赵煦:!!!
“话说回来,高太后虽然与蔡确达成了短暂的合作,但是两人政见的不同也注定了他们的分歧难以调和。”
“事实果真如此,蔡确最终还是被高太后赶去了岭南,除了他以外,章惇等新党朝臣都被赶出京去了。”
”这种做法对于哲宗来说,无疑是在架空他的权力,甚至不顾他的父亲执意要废除新法。”
“让我们的哲宗更觉得过分的是,这群大臣常常当他面奏报政事,并且背面对着他,鉴于那会哲宗还是个小孩,所以他常常面对着这群大臣的屁股。”
“正如他亲政后所说:朕只见臀背。”
大唐某爱美小娘子:虽然有点不大好意思,但是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哈
大明某世家子弟:噗!%哈哈哈哈……
北宋哲总赵煦:……
大明第一熊孩子朱厚照:尼玛乐死我了!
……
“也许哲宗不但有被当做傀儡的屈辱感,更有无法保住父亲的新法和臣子的无可奈何。”
“但除了等待便只有蛰伏,一切打算都只能等到他亲政以后。”
“而在那群大臣眼里,并没有将这个十岁的皇帝放在眼里,或许赵煦只是他们用来承载宋代哲人理想的容器,只是元佑朝用来实现“圣君”养成计划的一个载体。”
“首相,从给哲宗配备的老师就看得出,这群元佑大臣到底想让这位皇帝成长成什么模样。”
“比如文豪苏轼,哲学程颐,科学家苏颂,史学家司马光等等,这群人不论放在哪里都是很炸裂的存在,那么他们到底会如何培养哲宗?”
“举个栗子,神宗刚去世时,哲宗思念父亲写下了两首挽歌以表哀思,结果被韩维得知,指责他是不务正业,还将这件事告诉给了高太后,本来高太后对他不怎么亲近,这么一里一外的联合压制,哲宗大概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体验。”
宋神宗:尼玛送给老子的,你们拦个屁!
大宋某学渣少年:我也有过严厉的长辈管读书!!!
大明某世家子弟:好惨一少年!
……
“而为了确保哲宗能够按着他们期盼的方向发展,他们进呈的也都是《尚书》《论语》《孝敬》等书。”
“最后再加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