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林朝阳只有一个啊(3 / 5)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10635 字 3个月前

是啊!

先锋文化终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种文化现象的诞生同样也要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

顺着这个思路去想,越发验证了林朝阳刚才那番话的真知灼见,众人再看向林朝阳的眼神不免带着许多钦佩与敬仰。

时间一晃,一个上午的座谈会结束了。

谢勉握着林朝阳的手,热切的说道:“你这个经验丰富的创作者果然能讲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这一上午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林朝阳跟谢勉客套的时候,学生们聚集到了两人周围,有校报的记者说道:“咱们拍张合照吧。”

“好。”林朝阳欣然答应。

合照过后,谢勉又说:“今天的座谈会内容过几天要登在校报上。”

林朝阳点了点头,认可了校报引用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老谢,那我先走了。”

谢勉将林朝阳送到了图书馆门口,目送他离开,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学生们看着林朝阳的背影,心中仍有些激荡。

“谢老师,林……朝阳同志的理论基础怎么这么扎实?感觉比系里很多老师讲的东西都要透彻。”学生里有个地包天的圆脸男生忍不住问了一句。

谢勉看了一眼男生,“你们这届学生啊,没赶上好时候!”

他的语气略带了几分惋惜,在场的几个学生都明白他话中所指。

在场的很多都是83级以后的学生,从他们入校时就不止一次的听身边的老师们说过,他们这一届学生的运气不好。

自从恢复高考之后,燕大各院系的老教授都是亲自带本科生的课程的。

这种教学习惯一直持续到80年,开始有老教授因为身体原因减少课程和带教。

等到82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头两批本科生毕业后,各院系的老教授们就基本只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了。

83级以后的燕大本科生们再想聆听那些大师级人物的课程几乎变成了一种奢侈。

谢勉接着说道:“朝阳当年岁数跟你们差不多大,可他那时候去中文系听课,听的都是朱光遣、吴祖缃、王力、王瑶、费孝通、阴法鲁这些大师的课。”

众学生听这这些如同天上星宿一样的名字,不禁心驰神往。

“而且人家在图书馆工作时也是博览群书,自己又有天分。如此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短短几年时间积累这样的学识。”

地包天又说道:“谢老师,听您说的,感觉他跟金克莯教授很像。”

谢勉笑了起来,“系里确实有人这么说过。不过他的特长不在研究学问,而在创作。中国的文化界研究学问的人有很多,但林朝阳只有一个!”

谢勉言语之间对林朝阳的评价之高,让学生们咋舌,但细想之后又觉得说的没毛病。

像金克莯这种水平的教授在中国文化界当然是凤毛麟角,但林朝阳的文学成就却更是独一无二。

更何况他还这么年轻,看上去甚至比今天在场有些学生都要年轻。

这样的人物,注定是要被当代文学史被大书特书的。

学生们想到这里,不由得满心羡慕。

今天能来参加座谈会的,哪个不是文青啊,谁不想如林朝阳这般年纪轻轻就纵横文坛。

可正如谢老师所说的——

林朝阳只有一个啊!

自图书馆离开,林朝阳徜徉在燕大校园中,阳光明媚,心情甚好,有种回到当年刚进燕大的感觉。

路过燕南园时,他心血来潮去到了朱光遣家。

他见着朱光遣正被家里人从楼上书房扶下来,精神出奇的好,嘴里还嚷嚷着要把《新科学》的注释写完。

林朝阳不禁纳闷,前一阵老头儿还卧病在床,精神萎靡,怎么好的这么快?

“伯母,朱伯伯最近恢复的不错啊!”林朝阳跟朱光遣妻子奚今吾说道。

奚今吾眼底却藏着忧色,“前些天还病殃殃的,这两天不知怎么就活蹦乱跳起来了。”

回光返照!

林朝阳的脑海中一下子想到了这个词,可他看着朱光遣那精神焕发的样子,又有些不敢相信。

“那大夫怎么说?”

“你大姐刚请校医院大夫了。”

他跟奚今吾说话的功夫,朱光遣又闲不住的伏案练字,他有脑血栓,大夫嘱咐他的手要经常活动,最好每天坚持写字,对脑和手的恢复都有好处。

今天朱光遣练的是《古诗文钢笔习字帖》,一本82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字帖。

他的面庞清癯,身躯佝偻着,双手布满青筋,写完了还不忘跟林朝阳炫耀。

“我这字不赖吧?”

岁数大了,再加上手也抖,他的字着实谈不上好,林朝阳将字帖拿过来翻了翻。

“一般,比我还差了点。”

“比你差点?你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朱光遣挖苦了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