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马周的野望(1 / 2)

吃的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就是住的问题了。

刚到这里的时候,什么都缺,光是解决粮食的问题,就很捉襟见肘,所以,一开始大家都住在简单的草棚草窝当中。

冬天来临,马周便带着大伙打造冰屋,总算是挨过去了第一个寒冬。

后来初步的解决了粮食问题,那剩下的就是住的问题了。

这里暂时没有住砖瓦房的条件,但是好在森林茂密,木材的来源不是问题。

所以,木屋才是首选。

说是木屋,也不完全是,至少火炕不是。

马周来之前,可是恶补了许多在寒冷地方生存生活的知识。

尤其是当年李丰田弄出火炕之后,解决了不少百姓冬天取暖的问题。

刚开始条件有限,不可能给挨家挨户的都盖房子。

所以,起初马周就采用了“大通铺”的形式。

先建造几个大型的屋子,然后男女分开像是大通铺一样住在一起,集中供暖。

大家彼此之间迁就一下,一起度过了寒冬。

再然后,彻底稳定了之后,就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紧接着,一座座房子拔地而起。

马周用了奖励制分配房子。

劳动积极,表现出色的,优先可以和家人享用房子。

在这种制度的刺激下,大家更是玩了命的干活,争取用好表现尽快拥有属于自已的房子。

没有税收,能吃饱,还有好房子住,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热情。

城市建设的速度大大的加快。

尤其是来自高句丽和倭国的那些人,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争取早日拿到大唐的户籍。

有了户籍,那才是真正的唐人了!

马周看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开始规划下一步了。

有吃有住,只不过是最基础的东西,距离陛下给自已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按照陛下的意思,未来这里,将是整个北海道的首府。

既然是首府,那就要有首府的样子。

人口、教育、医疗、商业、甚至是军队。

现在也才刚刚解决了吃住问题。

任重而道远啊!

底子打下了之后,那么剩下的,就不是光靠自已就行了,需要长安那边伸出援手才行。

好在拜合力一行人要进京,马周也将自已的一封信交给了拜合力,希望他面见皇帝的时候,可以代为传达。

里面不光是有一些这里局势的报告,还有一些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希望得到的来自中央的帮助。

这里目前已经初步具备的驻军的条件了。

不用说,至少也该有一支自已的军队了。

这里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就如同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一般。

开垦发展的脚步不能停下,现在还好,那么以后呢?

骨利干还好,人少,而且未来很有可能并入大唐,但是这片土地可不仅仅有骨利干一支。

西边的薛延陀现在虽然是老实,夷男可汗也是陛下册封的。

但是历史上这些草原人降了又叛的情况不要太多,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只有身边有一支军队,主动权才始终握在自已的手中。

更何况,北边还有靺鞨人(通古斯人),东边还有大室韦等,都是潜在的威胁。

当初陛下跟自已说过未来大唐疆土的规划。

陛下想将大唐的领土和东边北新洲彻底的连成一片,而且陛下也说过,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自已是这个宏伟计划踏出的第一步。

陛下对自已是何等的信任啊!

将这开万世之基业的第一步交给了自已,马周想想就激动!

如果自已这个头开好了,后来的继任者坚实的继续走下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只存在于诗句当中了。

太阳所照之下,皆是我大唐之疆土!

想到这里,马周感觉到浑身都是力气!

干就完了!

……

平淡中带着忙碌,不知不觉中,贞观十三年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刚进入二月,大唐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首先接待他们的是鸿胪寺。

这些人穿着非常的原始,身上只有兽皮,而且长发披肩,戴着各种骨制的首饰和饰品,仿佛传说中的鬼一样。

鸿胪寺犯了难,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们。

于是乎,便根据他们的外貌,起了个名字,叫“流鬼国”,流,就是流放的意思,用来形容这个种族就好像流放在外的鬼一般。(我编的,别当正史看,因为我找到流鬼国名字的来源。)

但是好在,同行的人当中,有几个唐人,鸿胪寺这才弄明白了这群人的来历。

还记得当年小苏他们出海去北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