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听吧这是我们的音乐(3 / 4)

陈秋也在这个时候转身,看向身后的众人,对着他们微笑着点了点头,伸出双手。

啪!

在音乐的拍子上,陈秋轻轻拍打着自己的手掌,给予众人示意。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瞬间明悟陈秋的意图,立刻跟着陈秋一同开始给乐团打起了节奏。

拉德茨基进行曲并不是一首很简单的,乐团演奏,指挥指挥的作品。

相比较简单的乐团和指挥合作,这一首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在乎一个互动性。

指挥和观众,乐团和观众的互动。

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观众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节奏感的。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打的拍子是跟着乐团走的,而并不是和指挥以及打击乐那种,在自己的心里有个节奏。

因此,他们打拍子的时候,很容易会对乐团造成影响,让乐团跟着他们的节奏去走。

而如果乐团真的跟了观众的节奏去走,那么就完蛋了。

因此,虽然很多的乐团都会演奏这一首作品,但是能不能让观众随便的打拍子,其实也是检验一个乐团强大与否的标准之一。

他们在一开始演奏的时候,其实还是有点犹豫的。

毕竟说到底,陈秋他手下的乐团其实还是一个学生乐团,如果接不住观众怎么办。

但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陈秋居然率先转身,鼓励他们鼓掌?

既然看到了陈秋的示意,众人便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跟着乐团的步伐,一同往前前进。

音乐声,以及掌声,两者在音乐厅这有限的空间内融合。

观众就如同融入音乐之中一般。

陈秋带领着手下众人的演奏,也在音乐最为激昂的那边,释放出他们的全部力量。

随后,等到音乐主旋律转化的地方,陈秋便以一个侧身的姿态站在指挥席上。

他伸出一只手,对着观众缓缓下压,将他们的掌声压下后,对着他们竖起一根手指,以一个格外优雅的动作缓缓摇动,放在嘴唇之前。

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读懂了陈秋现在的意思。

安静

陈秋他需要安静。

陈秋他并不仅仅只是对观众要求,他另外一只手中的指挥棒,也在这个时候给予了乐团提示。

他需要弱奏。

他需要乐团众人以一个更为明显的强弱对比,展现出音乐之中的张力。

他手中的动作被乐团内所有人捕捉到,并且明悟陈秋的想法,然后跟着陈秋的步伐前进。

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

其他人可能没有看出什么来,但是李安国却有点震撼了。

不仅仅是他,还有一些指挥系的老师,领导,也同样震撼了。

他们原本只是想的是,让陈秋带领着手下的乐团简单的演奏一场,看看陈秋对于乐团的掌控如何,看看两者合并起来是优势还是劣势,仅此而已。

但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能看到这样的一幕。

陈秋在控场!

他不仅控制着乐团,他还同样控制着观众。

简直就如同大师一般。

或者换句话说,这样的场地对于陈秋而言,太小了,不够他发挥。

他真正已经发光发热的,应该是一个更大的场地。

比如说之后的九校联赛,又或者是再往后,他们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参与的,亚洲古典音乐邀请赛。

陈秋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斥着指挥的艺术以及美感。

清晰,明了。

你看到他的动作,你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你们之前甚至不需要提前去商量好每个动作所代表的意思。

伱只需要看着陈秋,你就知道陈秋他想要什么样的感觉。

虽然看上去陈秋对于乐团的指引很少,但是

陈秋对于乐团的指引,每一个都在点子上!

每一个,都在所有人可能出错,以及需要着重处理的细节上。

他总是会提前给予众人提示,指引,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演奏。

甚至还能顺带和观众互动,带着他们鼓掌。

鼓掌什么地方强,什么地方弱,什么地方不需要掌声。

明明就是一首很简单,很经典的作品。

但是这一首作品却在陈秋的手中,玩成了音乐新的形式。

一个可以和台下互动的音乐。

甚至台下的掌声,也是陈秋他手中音乐的一环。

这特么的,真的是一位普通大三学生,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大四学生,他所能做出来的吗?

乐团对于一名指挥的帮助,真的有这么大?

指挥系的众人,看着陈秋满头问号,总感觉自己好像看漏了一季,或者穿越了一年。

你特么告诉我,这是一个月的学生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