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生了生了(1 / 2)

第723章生了生了

凌玫是正儿八经的中戏导演系毕业,之前就在北影厂工作,后来调到了中国新闻社。

她刚忙完《三宝闹深圳》的后期,特意来了一趟。

站在北影厂的两栋住宅楼识,询问:“您好,请问您找谁?”

“陈奇同志在麽?”

“您是?”

“哟,我来我来!”

李明富瞧见了,赶紧过来招待:“您先坐会,我让人去叫-—--那个谁,泡杯茶!”

“好嘞!”

有人手脚麻利的端上一杯茶,凌玫打量这屋子,别看是平房,空间特别大,

能隔出里外间。除了李明富一个年纪大,基本都很年轻。

她随口问:“您在这负责什麽?”

“我是保障好后勤工作,小陈主抓经营。”

“早听说你们效益非常非常好,工作环境确实不错。”

“还行吧,都是政策支持。”

李明富不知道她来干嘛的,很谨慎的聊天,东方公司的帐上现有3千多万人民币丶5千多万港币丶6百万美金,执全国文艺界之牛耳!

家里钱多,看谁都不怀好意。

凌玫悠哉悠哉的喝着茶,不一会,陈奇下来了,笑道:“您怎麽大驾光临?

“我刚忙完我的电影,找你来聊聊。”

“老李,借下办公室!”

说着,二人进去里屋,把门一关,李明富亲自在外守着。

有小年轻:“李叔,这位是谁啊?”

李明富告知,全屋人噢的一声。

而在办公室里,凌玫直接道:“下个月香港代表团进京,开始第二次商。

我没参加,但我有耳闻,我觉得如果还像第一次那样,估计还谈不成。”

“我也觉得,所以我回来之前去找了邵逸夫。”

“邵逸夫立场不坚定,中英联合声明签了之后他才转变方向,听说要给内地大学捐款呢?”

“对!他以前立场是有问题,但依现在的政策,都是统战对象。我与他谈过,他愿意加入进来,邵逸夫在香港不算特别突出的富豪,实力却也不容小,

放在电影界更是首屈一指的大亨。

嘉禾之流名气大,论财力根本上不得台面。”

随即,陈奇又讲了一遍筹划影视城的事,道:“国家鼓励港商回来投资,大多为实业派,忽视了文化产业也是产业,也有实体建设。

如果影视城可行,完全能变成当地的坐标性建筑,吸收大量人员就业,在两地影视合作丶旅游观光方面会起到很大作用,促进服务业,拉动gdp,势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鸡什麽?”

凌玫被弄的有点懵。

“gdp!我们以前是苏联那套体系,今年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与国际接轨,新闻都报了嘛!”

凌玫不懂这些玩意,一脸狐疑,即便她这样的家世,对此人也有些把握不定,道:“你知识面还真是广博!好了,我知道你的方案了,我也得走了。”

“我送您!”

二人从办公室出来,陈奇送她,在甬路走了几步。

凌玫与刚才不同,又恢复成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样子,叹道:“《三宝闹深圳》会在两地上映,这是我第一次拍娱乐片,不知成绩怎麽样。”

“您拍娱乐片已经很棒了,胜过国内大部分导演。”

“你....

凌玫想争辩几句,又算了,自己拍的片子是比不过东方公司。国内文艺界也如此,嘴上不服心里服,这种事很简单,你不服你也送片子出口,看看能赚多少美金?

“不用送了,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多的是。”

她选下一句,转身走了。

陈奇知道,她该知道的肯定都知道了,废话也不用讲,等着下个月商谈就行。

上海那位领导上任,陈奇一直想联系,但人家身份不同了。

主管一个部门和主管沪上,那不是一回事。

他没什麽合适的理由,只好等孩子出生,光明正大的给对方写封信报一下喜。可怜的孩子,刚出生就要承担这麽大的责任,沦为了父亲权谋的工具。

进入六月中旬,一家子愈发紧张。

龚雪已经9个多月了,陈奇每天寸步不离,陈建军和于秀丽一天跑一趟,远在上海的龚爸爸随时待命出发。而等医院协调好之后,马上住院。

全国在1984年才推广住院分娩,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

以前哪有提前去医院的?大部分在家里生,产妇实在不行了才送医院。城里还好,农村就更费劲了,马车驴车板车,有什麽用什麽。

而整个80年代都是人口出生高峰,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据说京城的医院,有时都得让两位产妇躺一张床。

这年头生一个孩子的费用在40-5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