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所谓遗产(1 / 2)

第698章所谓遗产

年后,《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了。

导演齐星家虽然50多岁了,但他很懂。原版拍摄时,他派服装员到深圳蛇口买港台流行的衣服,让女演员穿上去上海的公园走一走,观察回头率。如果回头率低再去蛇口买,来来回回去了三次,还是不太行。

最后女主角穿的红裙子,是在上海服装研究所定制的,回头率超级高。而由于在服装上花费很大,这片上映后,他被批评没有节俭意识。

这都是时代特色的小插曲了。

这片改编自一出舞台剧,里面有三个重要女性角色,女主形象并不鲜明。陈奇简单做了修改,突显自己老婆,把剧情点集中到她身上。

龚雪演一个乡下出身的女工,在上海一家棉纺厂工作,家里穷,兄弟姐妹多,父母只知管她要钱,个别同事时常讥讽,平日很自卑。

好朋友姜黎黎热情大方,生日那天送给她一条漂亮的红裙子,她不敢穿,在姜黎黎的鼓励下终于穿出去一次,结果在公园“斩裙”引起轰动,惹得很多人寻找她的消息。

她却被吓到,躲在厂里不敢再穿,但最终还是被厂里知道了,引发各种冲突……最后她突破了束缚,明白要勇敢真诚的去生活巴拉巴拉……

原版《街上流行红裙子》号称是大陆第一部时尚片,实际两头不讨好,想时尚又不是那么时尚,想深刻又不是那么深刻,很拧巴。

陈奇索性抓一头,全片基调轻快,还埋藏了一些“扮猪吃虎”的套路,观众会看的很爽快。

而本片请了龚雪来演,还有“告别作”的噱头,流量直接拉满。观众抱着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女神的心态,纷纷买票入场。

这片是长影厂出品,肯定会参加金鸡百花。

陈奇管不着长影厂,但从今年起,东方公司的所有作品不再申报内地的任何奖项。

…………

以往过完春节他都会去香港,今年要等香港的访京团,破例在京城盘桓。

又是春暖花开的一日。

吃过午饭,陈奇拉着龚雪在楼下散步,走着走着便往北影厂厂区里面去了,又拐到招待所楼下的那条小路,不禁相视一笑。

这是二人定情之处,他第一次耍流氓就在那根路灯杆子底下。

龚雪摸了摸路灯杆子,叹道:“我们在这里约会就像昨天的事儿,一眨眼我都要当妈妈了,路灯却还立在这儿,好像什么也没变。”

“这就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相对的,你无意中看破了真理。”

“真不真理我不知道,我只希望孩子不要像你一样油嘴滑舌,要沉稳一点。”

龚雪白了他一眼,道:“哎,说起来你妈给孩子的小名都取好了,今年是牛年,叫牛牛怎么样?”

“不怎么样,出生再说吧。”

陈奇直接否了,什么鬼牛牛!像叫根杰宝似的。

他们在此待了一会,又往厂区里走,刚巧从招待所楼上跑下来一人,撞见他们一愣,马上道:“陈奇同志好!龚雪同志好!”

“你好,你是?”

“我叫高满堂,大连来的,跟着长影厂的老师在这边组稿。”

“哦,加油!好好干!”

高满堂看上去很激动,想多聊聊却也知分寸,问候一声就走了。

他是大连的一个中学老师,凭借写作进了电视台,但他想做电影,就搭上长影厂的关系在京城混。他在北影厂混了好几年,电影上没啥成绩,最终还是靠电视剧出了名。

代表作,《闯关东》《老农民》《北风那个吹》等等。

“日后的大编剧,眼下也不过是个30岁的年轻人啊!”

陈奇感慨一二。

像高满堂这样的多了。长影厂虽然是大厂,但那些电影人基本常驻京城,京城才是全国影视文化中心,很多人成名之前都在北影厂厮混过。

俩人继续溜达,仿佛在巡视自己的地盘。

陈奇难得在北影厂露面,一路上各种人打招呼,话里话外都是:“陈奇同志,你们那几栋楼什么时候盖啊?”

“没跟厂里谈妥,暂时盖不了。听说厂里贷款了,应该有钱啊,你们怎么不自己盖?”他笑道。

“甭提了!都是那《红楼梦》闹的!”

“人家先把招待所前面划出来了,要盖两层仿清楼。又把《骆驼祥子》那条街全划进去了,要盖荣国府!好家伙,电影还没拍呢,二三百万没了!一分钱都没花在职工身上。”

“不能这么说,起码工资给你们了。”

“不给工资那就翻天了!厂里现在发工资都是贷款的,啧啧,这社会主义文艺局势瞬息万变啊,以前谁能想到呢?”

陈奇跟一个碎嘴子大妈聊了半天,大妈骂骂咧咧的才走了。

本作品由整理上传~~

二人索性到那边瞧瞧。

前几年为了拍《骆驼祥子》,在一号摄影棚的后面造了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