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李密还从军中选了8000精锐分给这四个骠骑,号称“内军”。他常说这8000人可阻挡百万大军。
对于秦琼这种武将来说,心思很简单: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李密对他好,他就一门心思报答李密。
那时候李密通过与张须陀一战,算是把自己的地位坐稳了。在翟让退位后,李密成为了瓦岗寨的新任老大,号称魏公。
然而随着瓦岗寨新旧势力的矛盾加深,李密在一次宴会上把翟让咔嚓了,独揽了瓦岗军的大权。当时李密可谓春风得意,然而好运不长,他很快就撞上了一块硬骨头——东都洛阳的杨侗。
杨侗是隋炀帝的孙子,隋炀帝一蹬腿儿,他就被人推上了龙椅。咱们姑且叫他“皇太小子”吧。这“皇太小子”跟他的智囊团一合计,想借瓦岗军的手除掉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谁呢?他是隋炀帝的贴身保镖头头,10万骁果军的统帅。当时隋炀帝就是在江都被他所杀,此时宇文化及正带着这10万精兵往中原进发。
面对“皇太小子”的示好,李密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着趁机混进洛阳城,以此号令天下。于是李密和“皇太小子”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对付宇文化及。
然而这一仗打得简直是惨不忍睹。宇文化及的10万精兵作为隋朝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战场上刀光剑影,瓦岗军一度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李密都差点成了刀下鬼。《唐书》记载,李密在乱军之中被一箭射中,从马上栽了下来。
身边的亲兵一看老大倒了,撒丫子就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琼闪亮登场,愣是把李密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救完老大后,秦琼还不忘整顿军马,带着剩下的兄弟跟宇文化及又干了一仗,最终把敌人给打跑了。瓦岗军虽然最后赢了,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三篇章:王世充麾下的无奈抉择
瓦岗军在与宇文化及一战后元气大伤,李密不但没吸取教训,反而飘飘然起来。这时候洛阳城里又出了岔子。
王世充这个野心家发动政变,把“皇太小子”直接架空,自己当上了老大。新官上任三把火,王世充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向李密。
然而当时的瓦岗寨因为翟让之死导致内部分裂,血战宇文化及又损失惨重。面对王世充,瓦岗军终究还是败下阵来。
李密一看大势已去,干脆投入了李渊的怀抱。秦琼、程咬金这些英雄好汉被俘后归顺了王世充。
王世充对秦琼的威名自然是知道的,于是百般拉拢,直接封他为龙翔大将军。可王世充这人野心勃勃,德行却不怎么地,还特爱唠叨。
再加上他手里就那么一小块地盘,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强敌。秦琼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家伙成不了大气。
于是,他们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离开。之后趁着王世充与唐军对阵的时候,秦琼一看时机成熟,突然一拍马飞奔而去,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
程咬金和其他几十号人也跟着狂奔了几百步。然后,秦琼他们下了马,恭恭敬敬地给王世充鞠了个躬,说:“虽然你对我们不错,但我们实在没法跟你混了,就此别过。”
王世充一看这架势,心里也知道秦琼和程咬金可不是吃素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第四篇章:大唐的带刀护卫
接下来,秦琼他们来到了大唐的地盘。唐高祖李渊敞开大门欢迎,直接把他们划归到秦王李世民的手下。
李世民一听秦琼来了,那叫一个高兴,他早就听说秦琼的大名了,赶紧给秦琼一顿好酒好肉的招待,还封他为马军总管,让他带着骑兵冲锋陷阵。这显然是看中了秦琼那出色的武艺。
没多久,秦琼就迎来了报答李世民的机会。当时还在宋金刚手下效力的尉迟敬德给李唐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面对尉迟敬德,唐军无人能敌,一连被俘虏了好几个唐军大将。
尉迟敬德带着队伍慢悠悠地撤退。秦琼一看,这不就是挑战自我的好机会吗?敌人越强,我越要上!于是秦琼带着骑兵部队就上了战场。
这是一场英雄之间的对决。据《唐书》记载,秦琼在这场战斗中击败了尉迟敬德,立了大功,史称“美良川之战”。
这一仗也使得唐军士气大振,纷纷表示:“咱们不怕尉迟敬德,因为有秦琼啊!”
唐高祖李渊听到胜利的消息,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赶紧派人给秦琼送了个金瓶,还说了这么一番话:“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这身上的肉,你要说有用,我二话不说,咔嚓一下给你一块儿。”
更别提那些金银财宝、美女豪宅了。自从有了秦琼之后,李唐的军队势如破竹,把宋金刚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连尉迟敬德都投降了。
李世民这一下子如虎添翼,左边一个秦叔宝,右边一个尉迟敬德。
之后,在唐朝的统一大业中,秦琼作为李世民身边的带刀护卫,更是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