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隐于史书之中的名人(2 / 3)

的傀儡,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与权力。后来,文宗就不再上朝,一病不起。

原本唐文宗曾试图暗中布局,借助太子之力以图大事,却不料被仇士良一眼看穿,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亲自指定唐武宗为新皇帝。这一变故无疑是对唐文宗的一次沉重打击。

随着唐文宗的驾崩,唐武宗虽然名义上成为了皇帝,但实际上地位并不稳固,甚至还不如唐文宗。

唐文宗至少还有一定的朝臣支持,而唐武宗身边却无人可用,只能一味讨好仇士良以求自保。然而,仇士良并未因此满足。

他深知唐武宗乃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傀儡,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仇士良在唐武宗登基之初便迫不及待地除掉了杨贤妃、安王李溶和陈王李成美三人。

这三人在仇士良拥立唐武宗的过程中曾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因此,一旦时机成熟,仇士良便毫不留情地将他们一一铲除。

而唐武宗面对仇士良的强势打压,只能听之任之,眼睁睁地看着二王一妃惨遭杀害。

然而,仇士良未曾料到,他亲手扶持起来的唐武宗并非等闲之辈。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武宗逐渐积蓄起了自己的力量。

他任用宰相李德裕为心腹重臣,凭借李德裕的智谋与威望来平衡朝中的势力格局,逐步削弱仇士良的权势。

仇士良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唐武宗的意图,并试图通过鼓动禁军来阻止这一计划的实施。

然而,唐武宗早已暗中发展多年,其实力已今非昔比。最终,在唐武宗的强势镇压下,禁军之乱得以平息,仇士良的阴谋也随之破产。

此时的仇士良虽然表面上仍然是朝中的第一人,但实际上他的风光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在皇帝和宰相的联合打压下,仇士良的权势迅速崩溃瓦解。

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认输,上书称病,请辞官职。唐武宗终于大权在握,但他深知宦官势力依然庞大。

既然仇士良已经举手投降,他也不愿再横生枝节,于是本着拥立之功,赦免了仇士良的一切罪行,前尘往事皆不予追究。

仇士良深知,皇帝迟早会对宦官秋后算账,而皇帝此时的赦免也只是权宜之计。为了自保,他不得不撤离皇宫。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仇士良在回乡临别之际,原本有诸多党羽宦官前来相送。

他也借此机会向这些宦官传授了自己的为官之道:不要让天子闲着,应该常常以奢靡来蒙蔽他的耳目,使他沉溺于享乐之中,没工夫管别的事情。

然后,我辈才能得志。千万要记住,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不让他接近读书人,否则他就会知道前朝的兴亡,内心有所忧虑,便要收拾我们了。

他的这一手策略无疑是在皇帝身边埋下了一颗钉子,为日后的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事实也正如仇士良所预料的那样,后来的李唐王朝陷入了混乱之中。

然而,仇士良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手段,在乱世之中保全了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得以善终。

纵观仇士良的一生,从某个角度来看,他的善终并非完全依靠皇帝的恩赐,而是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争取来的。

他的一生肆意妄为,但最终却能够全身而退。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其手段之高明,心机之深沉。相比之下,魏忠贤虽然也曾权倾一时,但在仇士良面前却只能算是小儿科。

【大唐第一功臣,第一宰相历史小知识唐朝】

说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开国第一功臣,汉之萧何、宋之赵普、明之李善长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谈及唐朝这一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辉煌时代,其开国首功之臣裴寂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

历史上的裴寂虽然资质平庸,但却靠着拼关系硬是成为了大唐的开国第一功臣,堪称传奇人物。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大唐开国首功之臣裴寂。

裴寂出生于河东裴氏,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的著名的名门望族。

从汉至唐跨越千年的时光里,裴氏家族孕育了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55位尚书,共有600余人在二十四史中留下浓墨重彩

。唐朝时甚至有“无裴不成堂”之说,可见其家族势力之庞大,底蕴之深厚。虽然裴寂自幼失去双亲,家境日渐衰落,由兄长抚养成人,但在那个门第观念深重的时代,显赫的出身却成了他最雄厚的资本。

年仅14岁,裴寂便凭借先祖的荣光,以荫庇制度步入仕途,出任蒲州主簿,正式开启了他的隋朝公务员生涯。此后仕途坦荡,他更是升任至晋阳宫副监这一关键职位,这一转折深刻地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晋阳宫监是个什么官职呢?这需要解释一下。

隋炀帝杨广时期曾在太原这个地方修建了晋阳行宫。偌大的宫殿自然需要人来管理,于是就设置了正监、副监各一人。而裴寂就是晋阳宫的副监。那晋阳宫监是谁呢?此人正是后来的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