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氏的几次废立皇帝的行动中,他也从未参与谋划。
司马孚也生有九子,分别是司马骏、司马肜、司马楙、司马槙、司马通、司马斌、司马泰、司马绥、司马进。其中老六司马骏的儿子司马云参与了八王之乱。
司马八达中的老四是司马馗,他生有三子,分别是司马瑰、司马泰和司马珪。虽然名气不高,但次子司马泰的儿子司马越却参与了八王之乱。
至于司马八达中剩余的四位,由于没有参与反叛,所以史书中介绍的不多。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改国号为晋。
他将9岁的司马衷立为皇太子。当时司马炎可能以为自己的这个儿子只是发育得比较慢,并没有把他的智商当回事。但随着司马衷慢慢长大,司马炎才越来越发现不对劲,自己的这个儿子可能智商有点问题。
虽然司马炎有20多个儿子,但是废立太子却面临着很大的阻力。
一是长幼有序,长子夭折后,次子司马衷排位居长。其次,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此时司马衷已经有了太子妃,她的名字叫贾南风。
这个贾南风虽然长相平平,不怎么知书达理,但她的父亲是贾充,是司马氏辅卫集团的核心骨干成员之一。
而且,贾南风这个儿媳还拉拢了皇后的杨氏一族。如果要换掉太子,就等于得罪了两个大家族,所以此事就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重,在小半年的时间里无法理事。
贾充和齐王司马攸等几个人构成了新晋的权力核心。这个司马攸本是司马昭的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司马师,他的老丈人恰巧也是贾充。
对于贾充来说,无论是司马衷还是司马攸继承帝位,对于自己的结果没有什么区别。可此时垂死病重的司马炎却回光返照,夺了贾充的兵权,开始不断地打压齐王司马攸,以至于司马攸憋屈而死。
权衡利弊之后,司马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希望他能够在顾命大臣的辅佐之下做一个守成之君。
之后又平衡各方势力,提拔自己的老丈人,将自己几个成年的儿子都封了王,下诏让国丈杨骏和司马亮共同辅政。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弟弟,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却没有野心。希望司马亮和杨骏能够互相制约,加上拥有诸王拱卫皇室,自己的傻儿子应该可以顺利的执掌大权了。
本以为自己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可杨骏却趁机力排公卿大臣,亲自来到司马炎左右伺候。
他的女儿杨皇后还扣下了诏书,传矫诏,把持了朝政,将司马亮排除在外。
司马炎死后,司马衷正式即位。至于这个司马衷笨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年闹灾荒,到处都有饿死的人,这个司马衷竟然问大家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皇帝笨也就笨吧,在太傅杨骏的辅佐下,晋朝发展的倒也还算顺利。然而他那个彪悍的皇后贾南风却不能安分守己的做一个皇后,为了能够把控朝政,贾南风一手炮制了八王之乱。
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司马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参与八王之乱的这8个人,我们按辈分可以划分为:汝南王司马亮和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他们是司马炎的叔叔辈,是司马衷的爷爷辈。
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炎的表兄弟,是司马衷的叔叔辈。
成都王司马颖、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三人是司马炎的儿子,与司马衷是亲兄弟。齐王司马冏是司马攸的儿子,与司马衷是表兄弟。
这8个人当中只有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不是司马懿一脉的,其余6人均是司马懿的直系后代。
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开始于公元291年,贾南风为了阻止杨骏独揽政权,并想联合司马氏宗亲除掉杨骏。
贾南风的首选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司马亮,但佛系的司马亮却拒绝了贾南风的要求,于是贾南风只好其次选择了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贾南风便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邸。为人胆小懦弱的杨骏,最终在府中的马厩里被杀。
之后贾南风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诏书废除了杨芷的皇太后之位,贬为平民,诛灭杨骏三族,至此杨骏的政治势力被彻底消灭。
别看贾南风虽然有些残暴,但她人很聪明,知道自己不能把控朝政,于是她并没有选择和司马玮同掌大权,而是再次向德高望重的司马亮抛出了橄榄枝,这司马亮也不是傻子,杨家已经被铲除,让自己捡个现成的便宜,岂有不占的道理,于是朝政便由司马亮和司马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把持。贾南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
等过了一阵,贾南风又对自己未能独揽大权极为不满,于是故计重施,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密诏让楚王司马玮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这个司马玮也不长脑子,有一次上了女人的当,在杀了司马亮之后,贾南风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