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阁却毫不畏惧,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切证据,只待此刻一一呈现。
他挥手示意,身后便有侍卫捧着一叠厚厚的卷宗走上前来,那是他们一路收集的证据,足以证明二皇子与此案的关联。
“陛下,请看这些证据。微臣与三公主在平定蛮族的过程中,曾多次遭遇不明势力的袭击。而这些势力的背后,都有着二皇子的身影。”
“他试图通过挑拨离间、暗中阻挠等手段,来破坏我们的行动。若非我们机警,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李靖阁声音沉稳,字字有力,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皇帝接过卷宗,一页页翻阅,脸色愈发阴沉。他没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二皇子,你可有话说?”皇帝目光如炬,直视着二皇子。
二皇子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隐瞒下去了。
他跪倒在地,声泪俱下:“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只是一时糊涂,被那些奸佞之徒所蒙蔽,才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请父皇开恩,给儿臣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凝重,他的目光在朝堂之上扫过,每一个大臣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作为一国之君,必须维护国家的稳定与江山社稷;另一方面,他作为一位父亲,又怎能忍心对自己的子嗣下重手?
“陛下,二皇子此举实乃大逆不道,若不严惩,恐难以服众,更难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三公主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她的话语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皇帝的心上。
皇帝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三公主所言极是,但二皇子毕竟是朕的子嗣,朕又怎能忍心”
话未说完,便被一位大臣打断:“陛下,臣以为,二皇子之举已非简单的过错,而是危及江山社稷的大罪。”
“若不严惩,何以彰显国法之威严?何以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大臣们纷纷表示,二皇子的行为已经触及了国家的底线,必须从严处理,以儆效尤。
皇帝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中愈发沉重。他看向二皇子,只见后者跪在地上,面色苍白,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悯,但随即又被理智所压制。
“罢了,罢了。”皇帝叹了口气,终于做出了决定:“二皇子,你身为皇室子嗣,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属罪无可赦。”
“但念及你乃朕之骨肉,朕不忍重罚。从今日起,你便禁足于宗人府,小惩大诫,望你能够痛改前非。”
二皇子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虽然被禁足,但至少保住了性命。他连忙磕头谢恩:“多谢父皇开恩,儿臣定当痛改前非,绝不再犯。”
皇帝的决定却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二皇子的生母以及那些追随他的人,纷纷向皇帝求情,希望他能够网开一面,放过二皇子。
皇帝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怒意。他知道,这些人并非真心为二皇子求情,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利。
他冷冷地开口:“你们以为朕不知你们的心思吗?你们以为朕会为了一个逆子而置国家于不顾吗?朕告诉你们,朕的江山,朕的子民,才是最重要的!”
“二皇子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若不严惩,何以彰显国法之威严?何以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皇帝,那位坐在龙椅之上,威严而又慈祥的君主,他的心中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痛。
二皇子,那个从小在他膝下长大,曾是他骄傲与希望的儿子,如今却走上了背叛之路,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失望与痛心。
“靖阁,三公主,你们可知朕心中的苦?”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的目光穿过层层珠帘,仿佛在寻找着过去的影子:“朕与二皇子,情同父子,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朕的心。”
“他如今的所作所为,朕虽失望,但更盼望他能迷途知返。”
李靖阁与三公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他们虽然对皇帝的决定有所预料,但心中依然难以接受。
毕竟,二皇子的阴谋与背叛,已经触及了国家的底线,若不严惩,何以彰显国法之威严?
“陛下,臣等理解您的心情,但二皇子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及了江山社稷。”
李靖阁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试图说服皇帝:“若不严惩,恐难以服众,更难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三公主也附和道:“陛下,二皇子虽然罪不至死,但也不能就这样轻轻放过。否则,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又该如何看待?”
皇帝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朕知道你们的担忧,但朕也希望能给二皇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