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城,昔日的城主府。
如今成为了蛮族高层的住处。
檀江边一战,蛮族损失惨重。
因为盛摩当时昏迷过去,以至于洪水淹到蛮族大本营之后,惊慌失措的蛮族大军失去了主心骨。
群龙无首之下,蛮族大军死伤超过八成。
最后之后不到二十万蛮族大军撤回到了三城,就连蛮族的王牌军队铁浮屠都损失过半。
盛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逃往天华城的路上了。
这一次的大败,对盛摩的打击很大,他醒来之后,滴水未进,一直到了天华城才勉强吃点东西。
不要说盛摩,整个蛮族都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他们会败的如此凄惨。
明明是一举攻破檀江防线的妙计,结果洪水淹了自家军队,这让很多蛮族高层都没想明白,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直到后面有探子回报了情况,说是周军在檀江上游的一个拐弯处,用沙袋堆起了一个小山丘,改变了河道。
而得知了这个消息的盛摩,也是一下子就明白杨景绕到蛮族大本营后面真正目的。
就是要吸引蛮族大军的注意、吸引他的注意。
这样一来,蛮族对檀江上游的情况,就会忽略。
所以才有了蛮族这次的大败。
“可恶、可恶,都怪朕太大意了,没有考虑周全,才会上当……”盛摩想明白这些后,气的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就将杨景生吞活剥。
“陛下,事已至此,懊悔也没有什么用,当务之急,还是想想是撤回十万大山,还是坚守三城。”
这个时候,一旁的南蛮帝国大臣们,纷纷对盛摩劝慰道。
虽然这次是盛摩上了杨景的当,可这些南蛮帝国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怪罪盛摩的。
因为盛摩的决策自始至终都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会吃大亏,败在杨景手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盛摩太大意了。
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另外就是杨景各种手段,实在是超出了一般人的常识。
就拿改变河道这事,要想人为改变檀江这种规模的江河改变河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杨景居然精妙的算出来了在什么位置用沙袋堆一个山丘就行了。
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
更别说杨景从鹰嘴沟渡江,翻过万丈悬崖,绕到蛮族大军背后。
以及从斜谷撤退,选择走鹤嘴峰。
数千大军行万丈悬崖如履平地,这是正常人能做到的?
“死守三城。”盛摩思考了一会儿,做出了决定,说道:“虽然这一战我们损失了七八成兵力。
但三城粮草充足,又互呈掎角之势。
咱们据城而守,周军想要攻城,就需要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代价。
而我们如果选择撤回十万大山的话,那周国就可能号召另外的中原八国,抓住机会灭掉我们。
所以,咱们其实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死守三城。”
“陛下英明!”
对于盛摩的决定,在场的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
眼下的局面对南蛮帝国十分不利,如果直接退回十万大山,那就必须舍弃屯放在三城的粮草,以及从周边城池劫掠来的金银珠宝等等。
而且撤退的过程中,周军肯定会趁机追杀,到时候,南蛮帝国的损失会更大。
留下来死守三城,既可以为蛮族撤退争取时间,也能碰一碰运气,万一在三城攻守战中获得大胜。
那蛮族甚至能再次发动反攻。
毕竟,蛮族这次虽然死伤了五六十万大军。
可要重新聚拢百万大军对南蛮帝国而言并不难,因为蛮族本就是全民皆兵,就连妇孺儿童都能够上阵杀敌的。
只要有充足的粮草就行了。
而南蛮帝国囤积在三城的粮食,完全够重新招募百万大军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盛摩确实是一个十分了不得的人,即便之前蛮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可盛摩还是考虑了失败的可能。
如今,正好给了盛摩退路,不然的话,盛摩根本连守三城的资本都没有,只能灰溜溜如丧家之犬退回十万大山。
而在撤退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被周军追击,甚至另外的中原八国也趁机发兵十万大山。
到那时候,蛮族将面临真正的灭顶之灾。
随着盛摩下达四守三城的命令,三城的蛮族大军也都开始整顿军备,加强防御。而一些在之前大战中逃散的蛮兵,也是陆续回到了三城。
就在南蛮帝国高层一致决定死守三城的时候,杨景跟襄王也是率领大军来到三城。
杨景负责攻打天华城,而平城则交给了襄王,至于安城则是让白牧率军去攻打。
白牧的军事能力极强,丝毫不弱于襄王,所以,就算这是让白牧第一次担任主将,可杨景还是十分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