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承认。
非要说上一些别的话唱唱反调。
虽然他也觉得,这两句话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
但是再仔细想一想,二妹夫平日里表现出来举动。
朱标觉得,这样的话要真的是二妹夫说出来的,倒也并不太奇怪。
二妹夫有这个能力。
正如此想着,却听的朱棣的声音响了起来。
“父皇,您这次还真说对了。
二妹夫说,这两句话微言大义。
说出了朝廷立法的本质。
能够将这等事情,浓缩到两句话里讲清楚,不是他能办到的。
是前段时间,青田先生到他那边去,和他闲谈之时,提起来的。
他觉得特别的有用,就将之给记了下来。
正好这次用上了。”
听朱棣在说这话时,心里面满满的都是对诚意伯刘伯温的敬佩。
这等直指内部核心的微言大义,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出来的。
诚意伯却能够将之说出,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诚意伯水平之高明。
如何不让人心生敬仰?
这两句话居然是刘伯温说出来的?
太子朱标愣了一下。
显得有些意外。
不过意外之后,再一想,却又觉得合情合理了。
相对于二妹夫梅殷,他更愿意相信刘伯温,能说出这样的话。
“看看,标儿,咱说的咋样?
就说这种话,不是梅殷那混账能说出来的。
你还不信?
现在知道真相了吧?
咱就说就那小子的年纪,他有能力说出一些还算不错的主意,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两句话,没有岁月的沉淀,还有诸多的见识,想要说出来,根本是不可能的!
也就刘伯温能行!”
朱元璋一下子,就又变得抖了起来。
心情大好。
望着朱标,带着一些愉快的说道。
在朱棣说出了刘伯温之名后,朱元璋一下子就相信了朱棣所说的话。
觉得这才合情合理,才是事情的真相。
朱标看着自己父皇的样子,忍不住暗自笑笑。
自己父皇,遇到了二妹夫的事情时,果然容易孩子化。
“对,对,父皇你说的对。”
朱标不在这个事情上,和自己父皇多做争论
“父皇,您说这真的是青田先生,在此之前和二妹夫进行闲谈时,给二妹夫说出的吗?”
朱标望着朱元璋,出声询问。
朱元璋闻言,愣了一下。
继而一下子反应了过来,朱标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仔细想想,他觉得这事儿,确实有些太过于巧合了。
这为什么刘伯温早不说,晚不说,却偏偏在此之前,和韩成闲谈。
说出来了这样的话?
而且,这些话,还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若没有刘伯温所说出来的这几句话,自己这边,这次想要把事情做得如此好,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少事儿上,指定会很憋屈。
那也就是说,刘伯温在此之前,便已经预料到了今日的局面?
不仅是预料到了,还给出来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再往更深处想,那是不是也表明了,在此之前梅殷给找到标儿,给标儿出的那个,进行查账的主意,乃至于空白账册的事儿,都是刘伯温告知的?
不然为什么一些,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都不知道的事儿,梅殷就能够知道!
那如果是在后面,加上一个刘伯温的话,一切都变得特别的明朗了!
如此想着,朱元璋觉得自己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忍不住转头,朝着太子朱标看去,朱标也同样是转头看向了朱元璋。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虽然并没有多说别的话,但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显然朱标也想到了这些事情,并且,也和他爹朱元璋持相同的看法。
“父皇,那你说为什么青田先生想到了这些后,却并不直接告诉咱们,反而要绕一个圈子,让二妹夫来说呢?”
朱棣忍不往望着朱元璋询问。
这是他感到奇怪的地方。
朱元璋闻言道:“这事儿也好理解,无非就是在给梅殷立功的机会罢了。
要知道你,二妹夫也不仅仅是你二妹夫。
他也成了刘伯温的孙女婿。
虽然他和刘伯温的孙女还没成亲。
但是刘伯温提前做上一些事儿,给他孙女婿扬名,获取一些在咱这里的好感,也再正常不过。
这老家伙,隐藏的可真深!
可就算是隐藏的再深,又能如何?
这不还是被咱们,把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