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梯田(1 / 2)

张伟把车停在路边,下车径直向小庙走去。

他今天专门换上了一整套类似冲锋衣那样的防水服。

戴着帽子的情况下,外面雨下的再大,只要人没泡进水里,雨就别想进去一点。

他来到小山或者说是小庙前,往黑洞洞的大门里望了望。

山体内部感觉很干燥,正对着大门的主位上有个浮雕坐在一个台子上。

可能是时间太过久远的缘故,已经看不清人脸了,手也看不清具体摆的什么姿势了。

只能根据人体工程学才能判断出那哪里是手,哪里是脚。

张伟看了看,台子上也没什么字,或者是字已经早就被磨光了。

张伟看向两边,有两排比中间这个台子和雕像都小的台子和雕像。

但跟中间的情况一样,既看不出是哪位的像,也找不到任何显示信息的字。

雕像后面的山壁上还有浮雕,能高到大概四米多的高度。

最上面的浮雕好像是云彩和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雕刻,已经没那么明显了。

而且,越往下越明显。

等到了三米以下的高度,浮雕已经被渐渐磨平,只剩下石壁了。

看着到处透着古朴的破庙,张伟心生敬畏。

能在小山坡里,凿出这么雄高的庙,着实不凡。

只是这份不凡,已经被时间磨去了眉眼,让人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又供奉着什么。

怪不得白小悠姥姥说不知道。

这确实没人会知道。

想到这张伟不再逗留,他对着中间最大的雕像鞠了一躬,随后就走出了小庙。

他今天来是找玉石矿的,可不是旅游的。

小庙两边是两座梯田。

只能说当初那个凿庙的人,真的会选址。

能在这么多大山里找到这么一个独立的小坡。

然后利用小坡建了一座单独的小庙。

以他经常赶山的眼光来看。

光是找到这个小坡,就得在各种各样的大山路钻不少时间,走不少山路。

更别提找到后还要开凿,那更是要花无数的时间。

两边的梯田张伟数了数,大概有四十多级。

按照西广的习惯,每一级的梯田高度落差大概在半米到一米多之间。

一般都是山体越平缓,每一级的高度落差越小。

山体越陡峭,落差越大。

同一座山的坡度是不同变化的,所有每一层都是依山势而建,所以高差也在不停的变。

平均一下,如果按照每层大概七十厘米高度落差来算。

四十多层的梯田,那整座山的山体高度大概在三十多米。

只能算是一座小山。

经常开垦梯田的人都知道,在西广有些梯田简直是可以用史诗级工程来形容的。

比如最着名的龙脊梯田,大部分区域在700-800层,最多的区域能超过一千层!

一千层,什么概念?

就是一座大概八百米的中等山峰,上面全是整整齐齐的梯田。

简直叹为观止。

而且像龙脊梯田规模这么大的梯田,西广可不止一个。

规模相当的还有巴马梯田、平安寨梯田,以及规模更大的金坑梯田。

那才叫壮观。

所以泊西村村南头的这两片梯田只能算是小规模梯田。

当然,这里说的小,只是相对于大梯田来说的。

整个梯田下来高度三十多米,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还是让张伟不由得心里叫苦不迭。

他抬头看向最上方的顶部,由于头抬的太高,整张脸几乎到了跟地面平齐的角度了。

这也导致他穿的这身不会漏雨的衣服,因为角度问题。

雨滴从头和兜帽之间的空隙里滴进了衣服里。

这让张伟整个人一哆嗦,赶紧低下了头。

昨天白小悠舅舅可只是说了是在村南头庙附近的田里。

早知道这个庙处在两座山中间,他就应该再详细问问了。

现在倒好,四十多层的梯田,他得探查两座。

而且他也不清楚张海云当时是在两座梯田里的哪一块田里发现了玉石。

还是在很多块田里都发现了,他在笔记本里记录的非常笼统。

张伟摇了摇头向左侧那座山的梯田走去。

这样的话只能靠自己一块田一块田的探查了。

好在昨天得到了无名庙附近的农田这个消息。

要不然刚才车一路开过来,全是高高低低单独一座或者相连几座山的梯田。

要是这些山都要找一遍,那自己眼都要看瞎了。

而且这还只是村南头的梯田,要知道西广田少,一般村子周边的山,能开垦成梯田的都会开垦。

要是四面跟无头苍蝇一样的探查,他宁愿放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