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渡口(1 / 2)

长河之灯 范剑鸣 4299 字 1个月前

那天,红梅到镇里去看望同学,路过小镇时叫书声送她回林场。书声好不容易请动了撑渡的艄公,却要忙完农活才有时间。

打谷机如鸣蝉一般嘶叫,趁着月色收割的农民享受着夏夜的清凉。红梅和书声坐在沙滩上,漫长的等待仿佛特意为他们创造恋爱的条件。月光照在江面上,像一层丝绸在荡漾。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红梅一边吟咏一边靠着书声的肩膀问,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书声说,当然知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刘红梅望着梅江里的月亮,说,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让月光把我们变成琥珀,变成琥珀里的两只小虫子。

书声说,你愿意呆在这山沟里吗?我情愿像那些木头,出于幽谷,落于江河,被卡尺一量就漂泊到祖国各地。

红梅说,你说的刚好反了,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漂泊的青春,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广阔的天地,不是出于幽谷,而是下放到幽谷,我们的青春只能在这里放光彩,所以你也别想着到祖国各地,就在你单位里好好发展就是。你呀也真是,我就奇怪,文化水平高,怎么反而成了检尺员呢?人往高处走,你就必须进步,向组织靠拢,争取更好的前程。

书声说,现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也知道进步,但此路不通!经红梅追问,书声才说出了有玉的事。

书声进林业公司没几年,由于是小镇的文化人,颇受组织上重视。那一年,国家开展镇反运动,对所有外地来的进行审查。审查要建档上报,书声便从基层的木头站抽调到公司。

公司初创时期,招进了两个外地干部,一个姓胡,跟爱人一起进的公司。有一个姓杨,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被公司任命为办公室主任。他见书声也是个文化人,便成了好朋友,把书声也调到了办公室。

有一天,杨主任说,现在镇里在搞肃反运动,你看隔几天有人抓起来。假如有一天我被公安的抓了起来,你会奇怪吗?

书声说,凭什么抓你?你好好的没有杀人放火!

杨主任说,你看,我们的同事小胡,不是突然被抓起来了吗?我们一起做的材料,公安调查的结论,他竟然是从浙江那边逃婚过来的!前几在,公安局来把们抓起来,把他们派遣回原来的村子!

书声叹息说,这小胡看上去是个好人,没想到是带着人家的姑娘私奔的,倒是有些勇气!挺好的一个干部,怎么就送回去呢?历史问题有这么重要吗?杨主任无言以对,脸上也浮起一层悲伤的神色。

过了几天,杨主任被公安的人抓了起来。书声拦住公安,说,凭什么抓人?公安说,经过调查,这个杨主任是国民党的军长,战败后逃到了小镇,试图混进革命队伍!公安的黄科长跟书声熟悉,对书声说,你们这么要好,竟然没看出他的反革命面目,你真是糊涂!

黄科长顿一顿,又说,我给你个立功的机会吧,过几天,我们去沈阳调查一个人,看看是不是反革命。

书声说,谁呀?黄科长说,就是走村串户的宋锡匠。

书声笑了起来,说,这个宋锡匠,可真是个大滑头,听说他到了一个村子,总是问村民姓什么,然后就说自己是本家,为此得到“宗亲”的好招待!这个江湖骗子,看上去可真像是个特务!

黄科长说,可不是,走江湖的方式,如果到处收集情报,那就问题严重了!所以我们得调查他!这次,公安派我去沈阳,我得找个伴,可以一起查看资料,我跟党委提出,把你抽调过来。

书声能跟着黄科长增长见识,自然高兴,就答应了。只是没想到,两人北上并没不是游山玩水,那年代的远行就是一场考验,两人在路上差点把命丢了!

那天,两人来到一条大河边,坐上一条船。书声兴致勃勃地观赏着风景。黄科长却没有他这份闲情,而是密切地关注着船工的一举一动。他从一上船起,就发现船工有些不一般。

到了河中间,那人拔掉船底的一个木塞,试图跳河弃船。黄科长把枪抵住船工的腰,说,敢动一下,就开枪!书声看到黄科长拔枪,大吃一惊。他一路开玩笑,说黄科长那条破枪就是用来吓唬人的,没想到这回派上了用场!

船工无奈,只好把木塞弄回去,继续为两人摆渡。到了岸上,黄科长叫书声把船工捆了起来,一起押到了当地的公安。两人继续北上,调查的结果是,这个宋锡匠,居然不是特务,而是来自安徽的一个匠人。

回小镇的路上,书声对黄科长说,幸亏你工作仔细,还宋锡匠一个清白!释放宋锡匠那天,黄科长说,政府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你以后就好好姓宋,不能随便骗村民了,你把小镇的姓都姓了一遍!

宋锡匠哈哈大笔,说,姓就是一个符号,又能说明什么?!我姓遍了小镇的所有姓氏,是为了检验小镇的乡民是不是真正热情好客!

从沈阳回来,黄科长说跟书声的领导说,这位同志是忠诚的革命战士,希望公司考虑让他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