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洛与“黑天”克里斯那商量好开始着手建立印度教的相关事宜之后,便把对方的本尊送往“薄伽梵往世书”世界,并且将这个叙事的叙事所有权授权给了对方。
这样一来,克里斯那在“薄伽梵往世书”世界就拥有了准区域至高神的力量,只要不是遇到何洛这种程度的对手,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
至于建立印度教方面,考虑到“毗湿奴”的临终遗言,以及信徒们的信仰惯性,何洛与克里斯那共同商议决定,新教建立之初,暂时不叫做印度教,而是沿用婆罗门教的称号。
但是为了有别于过往的婆罗门教,祂们重建的婆罗门新教着重强调一个新字,因此就先叫做新婆罗门教。
除了教名有所变化之外,最关键的还是教义部分的变化。
旧婆罗门教的核心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
“吠陀天启”源自于婆罗门教的前身吠陀教,即将四部《吠陀经》与《梵书》视为“天启”。
用叙事层的方式来说,“天启”其实就是来自上层叙事者的启示。
在雅利安人宣扬吠陀教时代,次大陆文化圈并没有概念神,只有掌握各种大道力量的规则神。
比如硕果仅存的上古神明因陀罗现在叫做“帝释天”,就是一个概念神神名,而祂在吠陀教时期,则被称为“空界之雷神”,后来简称为“雷神”。
不过因陀罗的“雷神”神名,早在何洛封神的“神之初考”时,就已经被河洛给夺走了。
除了因陀罗之外,当时还有“天界之天神”伐楼那、“太阳神”苏利耶、“风神”伐由等规则神。
只不过这些神明早已在神权更替的过程中陨落了,不像因陀罗这种三姓家奴那样通过不断改换门庭来保全自身。
吠陀教演变为婆罗门教的关键点就是概念神的诞生。
规则神的神位就那么几个,一个神系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创造出更多被信徒认可的概念神名,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真神,扩大神系规模。
吠陀教属于原始的自然神教,限制了概念神的诞生,于是就出现了婆罗门教,并取而代之。
当然,婆罗门教为了吸纳吠陀教信徒,就将“吠陀天启”定为基本纲领,从法理上承认《吠陀经》和《梵书》的经典地位。
“祭祀万能”就不用说了,主要是为了宣扬神权和神威。
“婆罗门至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四大种姓里头的婆罗门种姓地位至高无上,将其焊死在神权阶层上。
但也正是因为这条“婆罗门至上”,使得佛教得以趁虚而入。
先不考虑世世代代被奴役的达罗毗荼人的想法,至少同为雅利安人的刹帝利阶层和吠舍阶层就非常不爽。
当佛教的洗脑式传教和愚民统治出现之后,刹帝利阶层和吠舍阶层就迅速地抛弃了婆罗门阶层,倒向佛教的怀抱。
因此“黑天”克里斯那要想建立新婆罗门教,肯定是需要修改旧婆罗门教纲领的。
祂第一条删除的就是“婆罗门至上”,而将雅利安人的其他阶层地位提高。
至于为什么婆罗门阶层与首陀罗阶层,以及更下层的达罗毗荼人贱民没有受到照顾,原因很简单。
对婆罗门阶层来说,佛教的兴盛对他们就是最大的打击,他们从原先的最高阶层,一下子变成了被人抛弃的族群。
这种时候,只要有人愿意重建婆罗门教,哪怕是让他们放弃一部分曾经拥有的权利和地位,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毕竟那些东西他们早已失去。
而对于达罗毗荼人阶层来说,婆罗门教也好、佛教也好,都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他们身处于社会最底层被压迫的命运。
佛教唯一好于婆罗门教的地方,在于佛教会给他们画大饼,告诉他们来世会更好。
但是未来终归是未来,在没有看到结果之前,谁也不敢保证佛教说的是真的。
这时候,以达罗毗荼人“黑天”克里斯那为首的新婆罗门教出现,甭管这个新教的教义如何,至少这个教的老大是达罗毗荼人。
就冲这个,那些人生毫无希望的达罗毗荼人就愿意跟着克里斯那赌一把。
底层民众有时候真的是很朴实的,他们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只会用他们最朴素的情感去付出。
所以新婆罗门教甚至没有改变婆罗门教定下来的四大种姓,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达罗毗荼人继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克里斯那唯一给达罗毗荼人画的大饼,就是通过神谕告诉他们,新婆罗门教是印度教,是属于达罗毗荼人自已的宗教。
于是达罗毗荼人们就跟着自已的神梭哈了。
对于这种结果,何洛只觉得很讽刺。
信仰很多时候其实只是一种利益交易,神需要信徒的信仰之力,信徒需要神承诺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可怜无助的人,就越容易被神的承诺所吸引,更容易付出自已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