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认真算下来,其实也是东方神系下辖的低层次低武世界,里头有不少能够呼风唤雨的道人,比如“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只不过这些道人大部分还未真正入道,仅仅是掌握了一些道家的基本元素法术或自然法术而已。
一切证据都可以证明,孙悟空的一身本事全部来自道家,与佛家毫无关系。
次大陆神系在“西游世界”的目标是与东方神系争夺信仰,又如何会用道家的那一套培养人才?
于是有人说,在宋明时期,儒释道在经过了数百年的权力斗争之后,已经逐渐走向三教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与“须菩提祖师”反映的正是三教合一的思想。
毕竟孙悟空在取经结束之后,正式获封“斗战胜佛”这个神名,所以祂学的是什么法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祂的最终归属。
但在现实中,三教是否合一?
答案是否定的。
三教的追求天然不同,不存在统一的可能。
道家追求的是出世,佛家追求的信仰,儒家追求的是世俗权力。
表面上的统一,改变不了本质上的不和。
三家所吸收的,只是竞争对手教义中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
比如佛家吸收了东土大唐的儒道文化,产生了本土派系禅宗,更贴近本地人的口味。
相比于诞生于次大陆的显宗与密宗,禅宗更像道教,讲究自我修行。
还有着名的律宗,偏向于苦修和各种戒律。
相比于佛家在次大陆只讲究“四戒”或者“五戒”,律宗的戒律达到了疯狂的“二百五十戒”。
除此之外,还有向往西方极乐的净土宗,信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旨在吸引那些受够了世间疾苦的信徒。
又比如道家提出“老子化胡”,试图将整个佛家都说成是道家的衍生物。
道家又将地府的组织机构与相关职能按照次大陆神系的那一套进行修改,赋予死后世界更多的功能,以劝诫世人修行向善。
而在此之前,东方神系的地府其实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纯纯就是收容亡魂,并且送他们去投胎转世。
那时候没有“十殿阎罗”,一切都归“泰山府君”一个人管,然后下设“鬼王”钟馗以鬼治鬼。
两者的关系,就像执政的国家元首与负责行政的总理,“泰山府君”给出一个管理上的大方向,“鬼王”钟馗负责执行。
但是到了“西游世界”这边,次大陆神系深度介入地府,“鬼王”钟馗干脆就没有分身在这边,整个地府都交给“十殿阎罗”去打理了。
至于儒释道三家当中在东土大唐中权力最大的儒家,则选择了“君权神授”这条路,将皇帝称为天子,使其神格化。
除此之外,还将一些朝廷重臣一一与天上的神仙对应,比如“文曲星”、“武曲星”等。
并且儒家还进一步利用皇权介入地府管理,将“城隍”这一重要职务的任免权抓在手中。
在“西游世界”里,东土大唐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梦游地府,玩了一出天子巡狩地府的把戏,以此来彰显儒家对地府的控制力。
不过相比于佛道之争,儒家对东方神系的威胁其实并不大,更多的是相互利用、相互配合。
而佛家这个次大陆神系的入侵者,才是东方神系的主要敌人。
所以说什么三教合一,那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根本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本质依然是对抗,是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
在三教合一的假象之下,是以本土儒道为尊的宋、明两朝,被外来势力建立的以佛教为尊的元、清两朝覆灭。
每一次争斗,都是尸山血海、亡国灭门!
哪有一丝三教合一的样子?
归根结底,宗教信仰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四个朝代的交替,其实就是两种信仰与两种文化的反复拉锯。
宋末、明末因为种种原因民间疾苦,苦则思变。
这种时候,宣扬西方极乐的佛教便大行其道,大力吸收民间信仰,引发反抗儒道两家的风潮。
元和清则趁虚而入,攫取农民起义的成果。
但是改朝换代之后,基层民众很快就发现,外来的东西终究是外来的,不见得比自家的好。
于是元朝不足百年而亡,清朝也成了东土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当一个地区整体信仰被改变了,就意味着文化也被改变了。
比如近现代社会,随着西方传教士带着军队打开东土的国门,越来越多的西方宗教节日入侵东土,什么“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的,其实都是在悄然将东方文化逐渐西化。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道观越来越少,寺庙、教堂、某某寺越来越多,三大神系全面入侵东土。
信仰被改变之后,也随之诞生了不少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