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微风寒凉,东宫院中的桂树,一半绿一半黄,枝叶随风舞动,发出裟裟裟声。
两个穿着黑袍的太监,站在桂树下,拿着长长的竹枝扫帚,心不在焉的划拉着,几片干瘪的枯叶,被划拉来划拉去,最终化成了碎屑。
太监随即用力一挥扫帚,碎屑凭空而起,然后,就听的一阵咳嗽声传来。
向着身后看去,太监连忙躬身,“见过许庶子。”
许敬宗摘下飘落在头发上,指甲盖大小的碎叶,面色不快道:“不好好用簸箕拦了去倒掉,随意挥什么!”
自打上次来了趟东宫,许敬宗就成了李治的心里人,太监不敢得罪他,连忙惶恐的躬身道:“奴婢知错,庶子见谅。”
许敬宗敛去不快之色,温和的问道:“你叫何名?”
“奴婢朴可。”
许敬宗语重心长道,“做事要真,不能糊弄,如此才能有长进,明白吗?”
“诺,奴婢恪记庶子之言。”
许敬宗轻点下颚,迈步向着勤正殿去。
从台阶上来,王福恰好从里面出来,许敬宗笑容和煦,主动拱手行礼,“王公公。”
“许庶子。”
见完礼,王福说道:“殿下已经在书房等着了,许庶子可直接过去,奴婢还有事,就不跟庶子多说了。”
“公公!”
叫停从身旁越过的王福,许敬宗微微笑道:“有个宫人,名唤朴可,公公可知道。”
稍一回忆,王福轻点下头。
许敬宗缓缓道:“刚刚进来时,我听他对宫中事多有非议,嘴中不乏一些狂妄之语,幸好是我听到了,要是让他人听去,对殿下难免会有影响,王公公对这些人,还是多安嘱安嘱才是。”
王福点点头,后作揖离去。
许敬宗向着书房去。
李治正襟危坐着。
许敬宗轻步进来,“臣,参见殿下。”
李治露出笑脸,“许公,快坐。”
许敬宗跪坐到对面。
李治提起袖子,给他亲倒了杯浓茶。
茶水沸腾,香气四溢,金黄色的茶汤,又透又亮。
许敬宗轻抿一口,连连称赞两句。
“许公,你可听到消息了?”
许敬宗放下茶杯,不急不慢的点点头。
李治面露忧色道:“昨夜,孤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父皇到底什么意思,孤是一点都想不明白,许公,你说,孤现在该怎么办?”
许敬宗笑笑,显得智珠在握,“殿下有何所忧,这不也是件好事吗。”
李治皱眉,“好事?许公何意?”
“殿下,依本朝的规矩,郡王不授职只赐食邑,故也就没有就藩一说,不管是居住长安还是想去哪都可。”
“就如江夏王,长安住腻了,就回陇右一段时日,陇右住腻了,再回太原一段时日,想去哪就去哪。”
“而为亲王者,一旦就藩无召就不得擅动,连外出打猎都得先报备府中长吏,不然,难免会遭弹劾。”
“比如吴王,前些年他性情狂放不羁,常常不经报备就擅自外出,因此没少遭受弹劾。”
“亲王就藩,这是规矩,顺阳王既重复为魏王,那也自该就离开长安。”
李治明了了许敬宗的意思。
能将这死胖子踢出长安,那给他一个魏王的名头,又有何妨。
李治瞬间散去忧愁,哈哈一笑,“许公真乃大才,三言两语拨云见日,你说得对,好事,是个好事。”
正笑着时,却又想到了什么,面色继而又变得忧闷,“可是,如果父皇不准呢,当年,不也是特许他不之官吗?”
许敬宗仍保持着笑容,“殿下不是说,猜不透陛下的心思吗,那这一试探,不就明了陛下的心了。”
“陛下要是答应,那殿下自此就可高枕无忧,反之,陛下如果不答应,那殿下也可早早做些什么准备。”
说到这,许敬宗的笑容消散,转而变得阴鸷,“先帝一众儿子,殿下一众兄弟,皆都就藩在外,李泰若不就藩留居京都,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着御史大加弹劾。”
李治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他再给许敬宗斟了一杯茶,同时,画大饼道:“有先生,孤足可无忧,先生聪慧过人,只任舍人,实有些屈才,等的日后,孤必重用先生,您长孙大人,未来就是孤的左膀右臂。”
许敬宗的呼吸,顿时急促了一些。
长孙无忌是什么人。
尚书仆射,当朝权臣,满朝文武,能和他并肩而立的,唯房玄龄一人。
李治将他和长孙无忌相提并论,岂不是说,日后,他会取代房玄龄。
许敬宗衣袖遮面,以茶当酒,将杯中水一饮而尽。
李治观察一眼,又悠悠问道:“先生,不瞒你说,我对他其实无多少忌惮,不过一个只知附庸风雅的愚货,当年大位近在咫尺,他都能硬生生的退掉,更别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