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9章 梁江涛破格提拔人才(1 / 2)

很多人认为李航到甘州去,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回到梁江涛的身边。

但梁江涛却不这么想。

从李航个人成长的角度讲,只做秘书的话,是一种耽误和浪费。

树下是长不成树的。

要真正成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经历阳光风雨。

甘州经历了人事地震,又要建设金融中心,可以说是危和机并存。

这样的舞台,最适合历练,大展拳脚。

在征求了李航的意见后,梁江涛让他在甘州担任县委书记。

这次人事调整名单上,就有李航的名字。

由申县县长,进一步使用为县委书记!

由于这次空出来的位置很多,补位的干部也有很多。

梁江涛看着长长的名单,有的认识,有的还不熟悉。

这次人事调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机遇,所以上上下下积极活动,闹成了一锅粥。

最终的这个名单,是经历过初步平衡后产生的。

省委常委会讨论,也会有不同的意见,决定最终的结果。

很多厅级、实权正处级的命运,就要这样被议定。

官场上是一步快,步步快。

这一步上去了,以后海阔凭鱼跃。

反之,可能就碰到了天花板,再也没有寸进。

由于涉及的干部比较多,所以这次常委会议是一次扩大会议,全部副省长以及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都参加。

每一个常委和省领导,根据自己的分管领域,发表意见。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不时补充、解释。

梁江涛作为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分量非常重,但他不轻易发言。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有了倾向性意见,很可能就是最终的结果。

有一个人事问题,引起了些许讨论。

关于工信厅长的人选。

原来的工信厅长,到地方上当市委书记去了。

新人选,按照方案,是由一名老资格省委副秘书长刘明调任。

梁江涛作为省委副书记,对刘明稍微有些了解,印象中资历比较老,文字上还可以,人也比较老练。

鹿永远作为分管工信厅的常委副省长,率先提出了意见。

“信息化工作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科技建设,刘明这名同志虽然资格老,长期在省委机关工作,但缺乏工信方面的经验,我担心他能不能适应!”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解释道:“这次人事调整比较大,有经验的干部哪里都缺,这次选来选去,都没有合适的。刘明这名同志,还有两年就能退居二线了,这次过去掌管大局,也算是一种过渡。”

还有一些话他没说。

刘明在省委机关工作多年,关系很过硬,眼看年龄到点了,十分想抓住这次机会,主政一方。

在省委机关干,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秘书,体会不到当官的感觉。

越临近退休,越想出去爽一把。

于是这次动用了很多关系,有很多领导打招呼。

鹿永远想了想,工信厅的几个副厅长资历都还不够,心中合适的人选,这次也去了更重要的岗位上。

一时之间,确实也没更好的选择了。

梁江涛突然开口了:“发改委有个叫张铎的同志,这次调整里面没有他?”

常务副部长道:“报告梁书记,张铎上次刚由省发改委的副巡视员解决了信息中心主任,算是解决了副厅实职,按照惯例,这几年内暂不考虑调整。”

副巡视员是虚职,从理论上讲,虚职也可以计算任职年限,可以提拔为正厅实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从担任副厅实职起,开始计算时间。

梁江涛道:“这名同志上次牵头起草的《全省加强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报告》我看了,很有水平,我看呐,工信厅长由他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梁江涛侧面了解过这名同志,水平很高,但就是性子比较倔,跟一把手相处不好,所以职务一直没有提升。

要是会来事儿的话,恐怕现在早起来了。

这就是发改委这种部门的好处,处于领导视野之中。

只要你有能力和水平,很难被埋没。

发改委是全省经济综合部门,理论上讲,这里边的干部,到任何经济部门都能够很快上手。

好几任工信厅长,都是由省发改委副主任调任。

眼看梁书记这么说,谁还敢多说什么?

“那刘明同志?”

“这名同志理论工作还是不错的,以前也是从党校调过来的,这样吧,就让他去省委党校当常务副校长。”

省委党校是一个清要部门,也是一个大摊子。

一把手由省委副书记或省委组织部部长兼任。

目前梁江涛担任校长。

所以常务副校长,其实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