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舆论工作很重要(1 / 2)

在这方面朱元璋做得并不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都是后人总结的。

如果你在明皇祖训里自己说出来,甚至刻在宫门口。百姓路过就能看到。

“妈的皇帝都这么刚,咱们可不能怂啊。”

“就是就是,跟着这么刚的皇帝混才有前途嘛。”

还有那个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类似这样的口号就应该多喊喊。

就算这一世没有迁都北平,口号也可以用的。

敌人真要打过来,我身为天子,必定出现在城墙上,城在人在,城亡我亡。

这话说多了,百姓咋想。

刚,真他妈刚。

硬,真尼玛硬。

就喜欢这样的皇帝。

没有哪个百姓不喜欢自己的领导人强硬一点儿的。

那种动不动就窜稀的领导人,谁会喜欢呢。

朱标听完朱吾适的话,只觉得热血上头,恨不得把元朝叫回来,再重新造一次反。

“叔父,您这个想法太好了,我现在就去跟爹说,他肯定也会支持的。”

主要是两件事,第一就是搞个类似凌烟阁的地方,免费让百姓参观。

第二就是弄个国训刻在宫门上。

一定要那种霸气的,让人一看就热血直冲脑门儿的。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就挺好的。

朱雄英带着孩子们研究了一会儿蚂蚁,抬头一看,自己那么大个爹就消失不见了。

“大哥哥,我爹呢?”

“你爹进宫了,你今天就在这儿吃饭吧。”

多一双筷子的事儿,刚好也有人替自己带孩子了。

由于朱吾适对孩子过于好了,孩子们都喜欢跟他玩儿。

朱标来到皇宫,将朱吾适给他讲过的话又对朱元璋讲了一遍。

朱元璋还是很有顾虑的。

“搞这么大,会不会让这些人骄傲自满啊?万一百姓觉得大明的建立靠得都是他们怎么办?”

要不就说朱元璋这人肚量不大呢。

“爹,百姓又不是傻子,这么大个大明,光靠你也建立不了啊。至于骄傲自满,叔父说了,这也是对他们的约束,享受了百姓的爱戴,就要以身作则,不然反噬会来得更猛烈。

您对胡惟庸不就是这样嘛,一直纵容他,他反而得寸进尺,您对他动手的时候,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一个人越是有名,他的那些不好的行为就越无所遁形。

就跟您一样,多少双眼睛盯着呢,您想干坏事儿也没那个条件啊。”

这倒是,朱元璋这个皇帝活得也不是那么自由的。

“走,去天上人间,咱跟贤弟再聊聊。”

朱元璋觉得还是应该当面跟朱吾适聊一下,毕竟这可是大事儿。

于是朱标又跟着朱元璋去天上人间了。

多跑跑,就当锻炼身体了。

等朱元璋和朱标来到朱吾适家的时候,刚好到了饭点儿。

朱吾适都怀疑这两个人是卡点儿来的。

来都来了,那就加两双筷子吧。

“贤弟,你说的那个凌烟阁的事儿。”

“别说话,先吃饭。”

“哦哦!”

朱元璋已经习惯了在朱吾适家都听他的。

其他人也都习惯了,倒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等到吃完饭,又吃了点儿水果,朱吾适才带着两人来到书房。

“说吧,啥事儿。”

朱元璋咂吧咂吧嘴,他还在回味刚才的饭菜呢。

妈的,咋是个人都比皇帝吃得好呢。

那也没办法,朱元璋自己定的规矩,不能骄奢淫逸。

“贤弟啊,就是那个凌烟阁的事儿,咱这心里没底,找你问问。”

“有啥没底儿的,人间千古一帝李世民都敢弄,你朱元璋不敢啊。”

这话就很气人。

“咱告诉你啊,别在在面前提李世民啊。他那时谋朝篡位,咱是堂堂正正打下来的江山。

还有啊,咱不是不敢,咱就是还有些顾虑而已。”

朱元璋最烦别人说他不如其他皇帝了。

尤其是李世民,他一个乱臣贼子,凭啥就千古一帝啊。

朱吾适就是故意的,他也有段时间没见朱元璋了,忍不住就想逗逗他。

“好的,你最棒了,着什么急啊。”

“你就故意气咱吧。”

朱元璋哪里还看不出朱吾适的想法啊。

“贤弟,说正事儿吧,那个凌烟阁真的有搞头?”

“当然有搞头了。往小了说,这是你朱元璋大气。往大了说,这是增加民族凝聚力的事儿。”

“细说细说。”

朱元璋来了兴趣。

朱标说得太散了,他没听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