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水泥路修好了(1 / 2)

再一个安全问题也很重要。

公路上马车横行,万一撞到行人咋办。

所以干脆分开走。

大明道路招标会圆满结束了。

剩下的事儿就不归朱吾适管了。

老六那边有专门负责修路的人才。

经过一两年的发展,他们已经可以熟练运用水泥修路了。

技术人才老六那别出,杭州商会的人发工资就行。

工人就地取材。

为了节省时间,整条路是分成几段一起动工的。

以城市为分界,每两个城市之间的道路成立一个施工队。

这样又能保证速度,又可以从当地找工人,一举两得。

趁着还没到冬天,几天之后,就开始动工了。

之前的官道不动,水泥公路是修在官道旁的。

在修路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出行,等到水泥公路修好后,相当于多了一快一慢两条路。

大明商人百姓的出行将会更加的方便。

招标会举办完成,杭州商会开始行动。

股权分配,管理人员就位,在当地招工人。

跟老六派出的技术人员对接。

行动非常的迅速。

最大的驱动力就是钱。

公路早一天建成,就早一天收钱。

无利不起早,说的是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公路沿线的百姓就有福了。

如今秋收还没有开始,正好还有空闲时间。

只要身强力壮的,去了工地基本都会收下,不仅管饭,给的工钱还不低。

那工作热情,杠杠的。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把路给垫平了。

剩下的就是抹水泥了,这个工作需要技术,但是不多。

脑子活泛的,稍微教一下也就会了。

然后水泥的产量就跟不上了。

没办法,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太高了,每天都自发的加班儿。

用他们自已的话说。

工资给得太多了,不多干会儿,心里不踏实。

所以啊,老百姓不是不能吃苦。

关键是吃了苦有没有收获。

加班不给加班费,晋升也很困难。

甚至辛辛苦苦干到三十多岁,还要面临被裁员的风险。

还他妈天天说九九六是福报。

福报你麻痹啊。

你有本事把公司盈利百分之八十都拿出来,然后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别说九九六了,九九七,六十七都有人干。

而且是抢着干。

不仅抢着干,还干得很开心。

就给那么点儿逼钱,天天让义务加班,谁愿意?

资本家赚那么多钱,宁可留到棺材里,也不想多给员工一分。

朱吾适就是看不惯这个。

他虽然也享受生活,但是他在大明一分钱存款也没有。

反正有吃有喝有住,有女人,要钱有什么用呢。

他赚的钱都用来建设大明了。

不像某些人,嘴里说着对钱不感兴趣,干的都是赚钱的勾当。

关键也没见他把赚到的钱用之于民。

这也是应天府的百姓爱戴朱吾适的原因之一。

朱吾适会赚钱,但是不爱钱的名头已经传遍了。

别的不说,就说应天府现如今找不到闲人,更加没有流民。

就这一点儿,就能看出来朱吾适的工作做得有多好了。

只要是四肢健全的,都能找个工作养家糊口。

天上人间和应天府壹号院,还专门找了一批断胳膊断腿的老兵当保安。

这些人要是放在别的时代,不说饿死吧,活得肯定也很艰难的。

不仅仅是贾富贵,很多因为朱吾适的出现,生活过得更好了的应天府百姓,私下里都偷偷给他立长生牌位。

朱吾适时长感觉身上暖洋洋的,说不定就是在吸收信仰之力呢!

大热天的,不暖和就有鬼了。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入冬之前,杭州到应天府的水泥路就修好了。

这完全得益于大明廉价的劳动力。

参与修路的劳动力,不下十万人。

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呢,就这么说吧。

朱吾适也不知道。

反正据说从杭州到应天府这一段路,快挤满人了。

劳动力太多怎么办,分片儿,平整道路的时候,一人一小片儿地,自带工具。

几天功夫就把道路平整出来了。

刚好这段路途经的地方人口密度比较高,没有什么崇山峻岭。

所以效率非常的高。

等到道路平整完,水泥产量跟不上了。

老六的水泥厂又开始在当地招工,疯狂地生产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