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弟啊,这史书是谁写的啊?”
这还真难住朱吾适了,这个他哪儿知道啊。
“一般前朝的历史,都是本朝写的。”
“就像元史,就是明朝写的,那明史大概就是清朝写的吧。”
“就那个现在还窝在长白山的野猪辫子。”
朱元璋被逗乐了。
“果然是野猪辫子啊,没脑子。”
“咱将李善长,赶走,却重用他的姻亲,咱就不会留个心眼儿啊。”
“再说了,祥瑞这个东西咱会在意吗?”
“胡惟庸有那么傻吗?要知道,当初反元的时候,用的就是类似祥瑞的东西啊。”
“说是黄河挖出个石人,还有诗呢,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都他娘的是要造反的人自已干的。”
“咱就是专门造反的,还会被这种理由骗过去啊。”
“再者说了,他胡惟庸手里能有几个人?”
“就算真能把咱杀了,他能当皇帝?咱的标儿是吃干饭的?”
“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几个杀才是吃干饭的?”
“还有咱的老兄弟几个,会眼睁睁看着他胡惟庸当皇帝?”
“他胡惟庸确实有点儿狂妄了,但是他还没有傻到这种地步呢。”
“他无非就是想让文官在朝堂上能够跟咱分庭抗礼,好以此来获取利益罢了。”
“造反?他或许想过,但是他没那个胆子,也没那个能力。”
“这个史书写的,咱朱元璋不认可。”
朱元璋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
反正就是觉得史书写的有问题。
朱吾适真的困,白天累了一天了,哪儿有空在这里听他废话啊。
“老朱啊,别说废话了,你就说你想不想除掉胡惟庸吧。”
“那自然是想的,但是吧,胡惟庸不是关键,关键是宰相,必须要废除。”
“老朱啊,其实吧,宰相这个职位存在呢,就有他存在的道理。”
“要我说也别废除了,干脆变革一下,把宰相改成师爷吧。”
朱吾适觉得胡惟庸必须得除掉了,谁让他弹劾自已呢。
你好我好大家好多好,人家非不,就不想多活这两年。
“师爷是啥?”
“就相当于幕僚。又相当于秘书。”
“你那几个秘书还是太年轻了,干脆再弄几个师爷吧。”
“师爷是没有官职的,他们的俸禄也不由朝廷发放,是由聘请他们的人发放的。”
“但是这玩意儿有个弊端,那就是有能力的都想自已做官,谁乐意当个没有官职的师爷啊。”
“你可以试试找几个有本事的,给太子当老师,不给他们官职,承诺等太子登基的时候会委以重任。”
“实际情况是,太子登基的时候就把他们转成师爷,爱当不当。”
“到时候沉没成本那么高了,没几个人会真的不当的。”
朱吾适也没办法,朱标可没有朱元璋身体好。
就算他现在就开始注意保养身体,谁知道他到底能活多久啊。
要是登基没几年就死了,也挺麻烦的。
所以得给他减减负。用这种坑爹的方法给他弄几个师爷。
“这个再说吧,咱考虑考虑。”
“现在最重要的是,胡惟庸怎么搞。”
朱元璋一时也没什么头绪,总不能因为弹劾朱吾适,就弄死个宰相吧。
朱吾适心思急转,计上心头。
“老朱,咱们就用史书上的办法,咱们就这样,这样,然后再这样。”
朱元璋越听越开心,脸上猥琐的笑容根本就藏不住。
“贤弟啊,不愧是你,就这么干。”
想好办法,朱吾适回家睡觉去了。
朱元璋让他在皇宫里睡,他不乐意。
每个大殿都阴森森的,咋睡得着的啊。
第二天就是农历十五,正是上朝的时间。
天还没有亮,文武百官们就已经在宫门口聚集了。
此时还没有经历土木堡之变,吾将集团的势力还是很大的。
甚至可以稳稳压制文官一头。
毕竟才刚建国十多年,局势未定,还有不少战争要打呢。
但是吧,文官跟武将好像天然就不对付,早早就分成了两派,双方泾渭分明。
徐达眯着眼,看着被文官们围在中间的胡惟庸。
此时的胡惟庸正在小声向身边的人说着什么。
徐达虽然听不清,但是看文官们那难以掩盖的激动神色,徐达心里有了猜测。
这帮老登不知道又要搞谁了。
徐达将自已的猜测告知身边的老兄弟们,让他们都多留个心眼儿。
万一谁被弹劾了,也别惊慌失措。
可惜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胡惟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