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也鼓励培养更多有能力的员工。
春节过后,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公司很快又恢复了高效运转。
一天,周齐看到一则新闻,嘴角微微上扬。
他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临了,海市即将发行股票认购证,每本售价三十元,有效期一年,持有者可参与全年的新股申购。
周齐一直在密切关注海市的动态,而现在,他所期盼的消息终于出现了。
大家对新事物总是有所保留,对不熟悉的东西也难免担忧甚至害怕。
不久前,官方曾预测认购证的发行将会非常火热,但实际上却遭遇了冷遇。
坊间传言认购证是种新的骗局,销售人员费尽口舌才卖出预定数量的四成,也就是两百多万份。
有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有些人则坚决不买账;有的人在抱怨这是骗局的同时却偷偷购入数千份;还有一些人看到销售不佳后,反而大量购入。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认购的单张中签率非常高,每张能赚大约一万元,利润达到三百倍!
有趣的是,在黑市的二手市场上,一些错过机会的人后悔不已,而另一些人已经开始在黑市上寻找机会。
有人在首次摇号后收回了成本,立即想转手卖出;有人在认购证价格升至一百元时感到不可思议,而当价格涨到每份三百元时,仍有人大量购入。
实际上,即使是在三百元购入,也能获得十倍以上的回报。
当时,这种认购证只向海市的居民开放,而股票交易已经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向全国投资者开放。
这一年的时间里,数百亿的收益实际上是全国人民给予海市居民的财富,更确切地说,是给予那些持有认购证的少数有远见且勇敢的人。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暴利机会。多年后,大家称它为“发财证”。
而在那个时代,周齐拥有一千多万资产,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让财富翻几百倍的机会。
于是他把马远才等人叫到了办公室。
“齐哥,这认购证到底是啥玩意儿?”
“齐哥,这东西以前没听说过,你就这么果断地投资,还跑那么远的海市,会不会有点冒险?”马远才和张功正议论着。
他们看过报纸,知道周齐今天找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所谓的“认购证”。
然而,大家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并不太看好。
周齐微笑着对他们说:“这是公司的决定,也是给你们的一个福利。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跟着一起投点钱,不感兴趣也没关系。
不过接下来几天,功正、远才、俊,你们得跟我一起去海市,所以请尽快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好。
钦全,这几天公司的事就拜托你多费心了,如果你想投资的话,可以把钱交给我,我来帮你打理。”
曹钦全毫不犹豫地回答:“齐哥,我投资,我存了些钱,加上年前公司的分红,一共有十三万五,我全拿出来了。”
周齐笑道:“你不留点备用金吗?不怕亏本?”
曹钦全坚定地摇头:“齐哥,我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您给我的,即使亏了也没什么。另外,我相信你,你决定的事情肯定没问题。”
他对周齐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
张功正和马远才则有些犹豫。他们的存款比曹钦全多得多,张功正有二十六万,而马远才有三十二万。
但是,这个从未接触过的认购证让他们心里没底,唯一的信任就只有周齐。
周齐明白他们的想法,没有多作解释。他给了他们机会,如何选择全凭他们自己决定,他不会强迫任何人。
关于认购证的事,周齐心里很清楚其中的潜在收益。
但他知道现在即使说再多,别人也未必会相信,只有等到时机成熟,真相才会大白。
如果将来他们感到后悔,也请不要怪罪于他。
“钦全,从公司账户中转两千万出来,每人账户存入五百万,今天之内必须完成。”周齐吩咐道,“另外,公司现有的三百万流动资金也要取出来。”
其实周齐希望能投入更多,但考虑到每张认购证三十元的价格,以及总发行量仅有两百多万张,他已经计划用这两千三百万购买大约七十多万张。
再多的话,就可能触及到发行总量的一半,这将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即便如此,他也得小心翼翼行事,毕竟他深知高调行事容易引来麻烦,低调发财才是他的原则。
当大家听到这个数额时都惊呆了。
两千万?这笔巨款几乎全投向认购证?
在这个万元户都罕见的时代,一下子投入这么多钱,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已经习惯了周齐的大手笔,但这一次的数额还是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张功正和马远才心里很清楚,周齐对这次投资抱有极大的信心。
自从开始经营布匹和棉花以来,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