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吩咐邵成章把等候在外面的张叔夜、姚友仲以及殿前司指挥使蒋宣和李福带进来。
张叔夜等人进来向赵桓行礼后,张叔夜又对岳飞等人拱手道:
“岳太尉和韩太尉在潼关大破金军,歼灭完颜娄室两万兵马,立下了不朽战功,佩服!”
这里张叔夜称呼岳飞和韩世忠为太尉,当然不是指的官职,而是在宋朝时对于领兵大将的一种尊称。
岳飞和韩世忠忙躬身谦虚了几句。
皇帝赵桓对蒋宣和李福二人说道:
“朕将御驾亲征,由你二人率一万禁军镇守京师。另外一万由姚友仲率领,会同张叔夜的一万勤王兵,随朕出征。”
京城里的守军虽然号称六万,实际上很多是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普通民夫百姓,无法上阵杀敌。
真正能算得上兵士的,禁军有两万,分属殿前司、侍卫亲军的马军司及步军司,也就是三衙。
剩下一万则是张叔夜带来的勤王兵。赵桓带走张叔夜的一万和一万禁军,留下一万镇守开封。
蒋宣往李福都躬身施礼:“臣领旨。”
赵桓让他二人先退下。
然后,赵桓让岳飞来解说既定作战计划,姚友仲和张叔夜听完之后,都皱了皱眉,相互看了一眼。
姚友仲说道:“这作战计划不是很好,臣有不同意见。”
张叔夜也拱手道:“是呀,我们没有必要这么保守,应该更积极主动些,要打出气势来,臣也有不同看法。”
赵桓一摆手说道:
“不必了,叫你们来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而是传达朕的决定,这是朕已经亲自参与确认的作战计划,你们只需要执行,不得抗旨。”
赵桓就知道,这两人一定会提出不同意见。
他们官大,要是不说出点意见来,反而听从了岳飞和韩世忠这两个小将的意见,传出去他们两个面子上也不好看,所以不管怎么样也会提点意见的。
可是赵桓不给他们推翻作战计划的机会。
张叔夜和姚友仲只能躬身答应领旨。
布置好作战计划之后,赵桓便让他们散了。
等他们走后,赵桓沉思片刻,坐在龙案后,提笔写了一份亲笔诏书,随后折好放在袖笼里,吩咐摆驾贤妃黄小润的承乾宫。
……
承乾宫。
黄小润正有些局促的坐着,听着一个中年贵妇滔滔不绝的说着。
这中年贵妇便是宋徽宗的贵妃之一,姓王。
因为宋徽宗有两个贵妃,年纪比较大的这个叫大王贵妃,她就是郓王赵楷的母亲。
大王贵妃指了指放在身后内侍手中的两个看起来沉甸甸的锦盒,说道:
“咱俩也算有缘,今后都要生活在后宫里,这点东西算是你册封贤妃的贺礼,你可不要嫌弃哟。”
黄小润忙行了一个晚辈礼,恭敬道:“多谢贵妃赏赐,臣妾惶恐。”
大王贵妃见对方举止有度,虽然是个从宫女提拔的妃子,却不亢不卑,不见胆怯和得意。
“看来这个小宫女还不能小觑了。”她心里暗自腹诽。
贵妃便看了一眼旁边的尚寝局管事黄嬷嬷和几个宫女、内侍,脸上有些不悦地看了门外一眼,意思就是让她们回避。
她来的时候,黄小润正好叫黄嬷嬷过来说话,感谢她上次拼着冻僵帮自己取暖。
若不是黄嬷嬷第一时间为自己取暖,自己只怕难以活过来,至少也会残疾,所以黄小润对黄嬷嬷很是感激。
两人正说话,大王贵妃就来了。
但是黄嬷嬷等人并没有出去,这让大王贵妃更不高兴,皱了皱眉。
她故作亲热地牵着黄小润略显粗糙的手,不禁心头暗想,这手可比自己宫里伺候的宫女的手要粗糙多了,真不知皇帝看上她什么了。
黄小润心里强忍住要将自己的手从对方手中抽出的冲动,只听对方柔声说道:
“让这些内侍、宫女都出去吧,咱娘俩说说贴己话。”
黄小润只能让黄嬷嬷她们退下。
黄嬷嬷和宫女、内侍便退了出去,屋里此时就剩她们两个。
贵妃终于放开了那只因为粗糙几乎要磨疼自己的手,嘴角含笑,道:
“论辈分,我是你的长辈,论年纪我跟你母亲差不了多少,所以我就把你当闺女看,说几句贴切的话,你可别到外面说去。”
黄小润面露感激感激,站起身来再次施礼,道:“臣妾不敢。”。
大王贵妃看着她诚惶诚恐地的样子,心里熨帖,继续说道:“官家除了皇后,妃子就只有你和德妃你们两个。虽然德妃也是新册封的,但人家来头可比你大多了,她的堂姐就是当今皇后,她们可是堂姐妹。
你应该知道你的出生,不过是个宫女,娘家没有依仗,虽然皇上恩宠,封你做了贤妃,但自己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可不能够昏了头。”
黄小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