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谈话(1 / 2)

第387章:谈话

“臣冤枉,”倪翰林大声说道。

“还请王爷彻查此事,臣绝无半点假话,在此次雪灾来临之前,对于粮库亏空一事,臣便已经有了察觉,一直在暗中进行调查。”

“但因臣与古玉堂一直不对付,古玉堂防臣如同防备蛮夷一般。”

“对于粮仓更是对臣严防死守,派了重兵驻扎在粮库外围,以粮库重地为由,不准任何人靠近粮库,违令者斩。”

“故而即便臣对于此事,心中早有察觉,却无法第一时间查清此案,上报朝廷。”

“古玉堂连你都不准靠近粮库?”顾幸皱眉。

倪翰林叹息一声:“臣身为泉州刺史,若是强行靠近粮库,自然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臣在无确实证据之前,总不能直接带人冲库吧。”

“若是如此,一州刺史与知府岂不是彻底撕破了脸皮,此乃官场大忌,也不是陛下想要看到的结果,臣只能忍耐下来。”

“你不是已经带人冲过了吗?”顾幸淡然开口。

倪翰林脸色认真:“情况不一样,前者即便是臣心中已有九成把握,但只要一成赌输了。”

“臣便是无凭无据仅靠猜忌,便带人冲了粮库,此事后果极为恶劣。”

“陛下为平息古家怒火,就算最终臣逃过死罪,也定会被召回长安定罪,任由古家在泉州的势力更进一步,此乃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臣断然不会使用。”

“后者乃是为了泉州百万百姓,此时冲库无论后果怎么样,臣都是为了大义,即便有罪,也能有理由脱罪。”

顾幸诧异地看了一眼倪翰林。

称呼重新恢复:“倪二叔倒是坦言,难道你就不怕,本王乃是与古家一伙的?”

倪翰林抬眼看向顾幸:“说王爷与古家一伙,恐怕还不如说我倪家与古家狼狈为奸,说出去更加让人信服。”

“哈哈哈!”

顾幸一笑:“好像有点道理。”

古家背后有太子,在太子未彻底失势之前,古家不可能对其他皇子进行任何的投资。

虽说古人有着将鸡蛋分别放到不同篮子里面的习惯。

但这特么关乎皇位的争夺,你每个潜力股都投,哪个上位者敢放心大胆地用你,定是有所戒备。

凡身居高位者,一个个的内心本就警惕敏感得不行,全是重度疑心病患者。

若是全投,只能死得更快。

所以只要太子还有一丝希望,身为太子妃的古宜柔还没有被废。

有成为皇后的前提下,古家便会全力投资太子,断然不会对顾幸展开投资,免得受到太子猜疑。

“喝茶,不然若是凉了,便失去了其中滋味,”顾幸轻声道。

“谢王爷,”倪翰林内心长舒了一口气,起身重新坐了回去。

双眼看向顾幸,眼底出现了一丝忌惮。

终归是皇家出来的人,城府没一个是简单的。

顾幸面色平静:“还劳烦倪二叔给本王详细说说粮库亏空一事。”

“这是臣分内之事,”倪翰林急忙放下茶杯,重新起身。

缓缓说道:“泉州官场因古家连续担任过多任泉州知府,这便导致目前泉州大部分官员,都是古家一手提拔起来的,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

倪翰林没有直接讲述粮库一案,反而分析起了泉州官场。

顾幸没有搭茬,静静地听着。

倪翰林继续道:“而陛下突然任命臣为泉州刺史,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陛下想要制约古家在泉州的势力。”

“所以臣一来到泉州,泉州很大一部分官员便对臣自带敌意,表面对臣虽说恭恭敬敬,但实则很多事都不会让臣参与,甚至都不会让臣知晓,让臣边缘化。”

顾幸轻轻颔首并未说话。

倪翰林将目前泉州官场的局面,大概给顾幸分析清楚之后。

话题才重新回到粮库一事上。

“对于粮库可能出了问题的猜疑,乃是三年前建武九年的冬季。”

说到这,倪翰林嘴角出现了一丝愤怒:“三年前建武九年,臣不顾古玉堂的反对,调用了泉州近七成的兵力,从春季便开始对泉州匪患进行严打。”

“为此还不惜代价上奏陛下从边关抽调了一支约莫五千人的骑兵,驻扎泉州,放出大量斥候,一旦发现匪患踪迹,骑兵立即展开追击。”

“用最快的速度,对匪患展开围杀,臣每次都是斩杀下山的匪患近九成,留下一成让其返回窝点,斥候尾随,臣随后率兵杀之。”

“臣此举虽消耗辎重巨大,但效果却异常显著。”

“一整年的时间,臣前后斩杀匪患三千多人,俘虏两万六千来人,因恐惧等各方因素,主动下山投案自首的也有数千。”

顾幸点了点头,这事顾幸知晓,当时老爷子接到倪翰林的捷报时,很是开心了一阵。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