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的内容,并不算长。
是江文在阐述自己在东海学习的经历。
虽然他们的姥爷,是东海一带的印刷巨鳄,但江文江武这次前去,江心刚明显对他们做出了约束,提早与那位江离还没有见过的姥爷打好了招呼。
东海学院,对他们并没有优待,在名义上,他们是属于勤工俭学。
最让江离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勤工俭学的方式,居然是售卖风语文章。
京都之地,报童尚且没有成体系,东海之地,却已然有了两个以此为生的报童了。
所幸,风语文章在沿海之地销量还算不错。
这其中,当然也有江离那位姥爷大力补贴的原因在其中,风语文章的第一份,也即是东岛战事,以江离为主角那一篇,这位大鳄可是不要钱发放的。
得益于此,风语文章在沿海之地的知名度还在北方京都地区之上。
“风语文章,在沿海之地,甚是红火,尤其是东海学院的同学们,对东岛之事,神往无比,每每有学生神往大哥你的风采,感慨于东岛之勇武之时,江武就忍不住那颗炫耀的心。
还好我眼疾手快,拦住了他,不许他说出爹和兄长的名号。
为这件事,江武不知与我吵了几架了,每次都是回去之后,自己嘟囔,那是我哥,活像个小孩子。”
读到这里,江离都有些忍俊不禁,好似看到了信中场景。
那本就是异世之人,又加之亲人不在侧的异乡人情绪,也不由的缓解了几分。
“我不同江武,每当此时,我心中就越发明白,大哥能够做到这一点有多么的不容易。
东海学院的学生之中,已然有很多人才。
在这里,我的形字也好,江武的不灭也罢,都算不得优异。
可就算那些东海学院之中首屈一指的人才,都对大哥尊敬有加。
这份成就,不该属于这个年纪,却又让太多少年心向往之,横刀立马,在国弱之时与外贼厮杀。
东岛少主也好,京都学院名额也罢,东岛之中只有大哥才配得上。
但我和江武,也绝不是只会依靠大哥。
京都学院,总有一天我们会亲自考上,与大哥你汇合,理直气壮的说出,我们是大哥的弟弟,是爹爹的儿子。
我们三兄弟,要一起在大庆的中心,天下学子的圣地,为东岛再创下赫赫威名。”
写到这里,还有明显有别于江文飘逸字体的粗旷乃至潦草的大字。
“俺也一样!”
这分明,是江武的字迹。
“江文江武长大了啊。”
江离有些唏嘘。
其实,江文江武两兄弟,不过堪堪一十六岁罢了。
前世这个年纪的他,别说是剑指相当于前世最高学府的京都学院,甚至要在京都学院之中闯下威名了。
就连喜欢一个人,都是犹豫不决,连见到老师都不敢喘气,心中总有几分狂傲,却从不懂得自省。
这个世界,尤其是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快了。
但或许这样的少年,才更配的上少年这两个字吧。
“江武的不灭,最适合的就是能量型的灵兽。
或许,我可以让寿彭先生,格外关照一下,催生出两个中品的火娃水娃来。”
江离心中暗暗思衬,倒不是他不舍得将四娃五娃本体给江武,实在是七个葫芦娃七体一心,葫芦小金刚缺一不可。
“至于江文,灵文的修行,只受限于对经典的解读深度自我理解和灵光的上限。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灵光。
毕竟,灵光就代表着智慧,自我理解,解读经典,说到底也是在运用灵光。
下次若是有机会,可以为他留一些玉液。”
对自己的这两个弟弟,江离其实一直都没有多大的恶意。
尤其是经历了东岛之战后,昏迷的时间,两兄弟一直守在他的床前。
对江离来说,吸纳了原身的记忆,又呆了整整一年,历经过生死之战的东岛,才是他在这个世界的家,是他的牵挂与羁绊,江家的人,还有关老李老,都是他的亲人。
但江文最后用以收尾的话,却让江离面色一变。
“对了大哥,年关将近了,沿海之地虽然并不算寒冷,但东海学院也要放寒假了。
姥爷说,如果爹能够在赶在小年之前平定高句丽的叛乱,他就和爹娘一起,带着我们去京都看你。
姥爷说了,你毕竟也是个孩子,过年之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那怎么行。
我相信,以爹的能力,他们一定能大胜归来的。
到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在京都过年!”
看完信后,比起饺子的温热,江离心中的暖意,比之更甚。
可除了暖意,他心中的,更多的却是不安。
“高句丽的叛乱,与我东岛有什么关系。”
早在周师就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