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从今天起,我为唐人大师哥(元旦快乐)(2 / 3)

演员2003 骑龙攀天 5600 字 4个月前

要做音乐这个念头。那么,唐人要因为一个人而去改变创立目标么,她的答案偏向于否定,关键她也不是干这一行出身啊。

“所以蔡姐,我是这样想的。是否是由我本人成立一个音乐工作室出来,工作室只对接负责我的音乐事宜,这样公司可以不比特意为我开辟一个陌生的领域。”

工作室

乍然听闻这个词,蔡老板有些不解。尽管她曾在影视行业高度发达的港岛做过制片人,但工作室模式是在一五年之后才逐渐出现。

“举个例子,比如我写了一首歌。呃这个例子还不够形象。”林意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例如,我攒下一些歌准备出一张专辑,那么专辑由工作室做出来后,公司方面可以帮助联系音乐圈的资源、在宣发环节助力,工作室和公司以联合体的形式对诸如嗨蝶这样的专辑发行公司合作,借用了公司资源,收益就由公司和工作室商谈分成。而这些歌曲,公司旗下艺人在经纪周期内进行各种商演时,可以无偿使用”

这么一解释,蔡老板感觉这倒像是林意个人在公司之间架设了一个桥梁。这个充当了桥梁的工作室,是承担了唐人需要为林意经营负责的音乐部分职能。

倒是可行,这样唐人公司内部既不用成立业务完全陌生的音乐事务部,也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商业价值,而需要付出的是一些资源上的牵线搭桥。

彼此的交流里,尽管有空调暖气,但随着林意和蔡老板两人关于经纪合同的意见交流,餐桌上的饭菜也变得凉透。

饭,两人肯定是没打算继续吃了。

就在两人一旁的蔡总助,是手脚轻轻的将碗筷收拾到一旁。

看着与自家老板侃侃而谈的林意,蔡总助的心里,是浮现出一个深深的问号这是一个刚上大一的学生么

印象里,像这样的年轻人签约,不应该直接是合同一放让其笔一挥,就完事儿了么

还商谈

商谈个屁

能看得懂密密麻麻的合同条约么

但眼前这一幕,却是让蔡总助对于年轻人签约的固定印象在颠覆。

由于下午蔡老板还有一场业内接洽会。

所以,餐厅小灶内的这场双方面谈,是以蔡总助的上前提醒而告终。

结束完这次面谈的林意,是住到了蔡总助安排的酒店之内。

比起第一次来,这次的住宿级别明显高了一筹,是正儿八经四星级酒店的单人大床房间。

床很大,一个人躺不满。双手托着头躺平的林意,两天里的通勤加之刚才与蔡老板的面谈,都是耗精力的事儿,于是很快倦意上涌。

而就在林意梦中游的时候。

结束完接洽会的蔡老板坐在回程车上,食指是支撑着下巴,忽然感慨道“工作室一个颇新颖的创新模式啊。”

“嗯”坐在一旁的助理放下手里的行程安排表,“蔡总你是在说林意提出的工作室”

“你没感觉出来么这种所谓工作室,剥开了不就是个人独资企业一方面可以去按照企业所得缴税,比起个人所得最高能少缴10;另一方面,这种工作室赋予了艺人更大独立性。在音乐相关事务上,他完全可以凭此去独立承接活动和广告。”

“这样不是不符合艺人操守规定么”助理不解,经纪周期内艺人不能私下接活可是铁则。

“那我们在唐人去特意成立一个音乐事务部”蔡老板眉眼一横“这就是阳谋,唐人以影视为创立之本,哪会去插音乐一道”

接下来的两天里。

林意和蔡老板是先后进行了三轮面谈,不断将双方关心的条款敲定了下来。

到了第三天。

蔡老板的办公室内,法务部是将两份打印整齐的经纪合同放在了林意和蔡老板的面前。

“这是最终合同,翻开看看吧。”

“嗯。”

林意翻开了合同最终本。

里面的内容,除了这两天商谈的部分外,其他与当初的合同草拟本基本没差别。

收入分成方面,经纪周期内的前三年四六分,后四年六四分。

凭心而论,在艺人收入方面,蔡老板还是挺大方的,没有将艺人只当成给公司赚钱的机器,让牛拉车也给牛吃草。

签约经纪周期还是七年,这与原时空老胡签约周期是一样的。

林意心里一叹,倒底还是要抵押七年的青春啊。

虽然心里有不少独立发展的计划,也知晓后来广泛流行的工作室模式,但时代不同,自己也只是一个新人,能拿到“音乐工作室”已到极限。

再说,今年自己刚大一,七年后也才二十六。这个年纪或许对于女演员而言有些不美好,但对于男演员而言,届时还是当打之年。

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针对艺人定位的日常行为条款规定。

例如公众场所注意镜头形象不能出口成脏;不能违反治安处罚规定;不要触碰社会敏感话题等等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