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跨越文化(1 / 5)

某天,四合院的大树下,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全球环保社区联盟”与联合国环保机构合作的事。

李大爷率先开口:“你们说,咱这四合院跟着联盟和联合国机构合作,以后咱社区得变成啥样啊?”

张大妈接过话茬:“那肯定是越来越好呗!就像之前搞的那些环保项目,现在咱这环境多好,空气都清新不少。这次跟联合国合作,指定能让咱环保工作更上一层楼。”

王大哥点头赞同:“没错,而且咱还能把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地方。就说之前那个建筑节能改造,咱现在能源费省了,住着也舒服,这经验就得让更多社区知道。”

赵大姐笑着说:“可不是嘛,还有咱社区的环保教育,现在孩子们对环保那意识,比咱们大人都强。听说要推广全球环保教育普及项目,咱可得把咱这一套好方法分享出去。”

这时,孩子走了过来,笑着说:“大家说得都对。这次跟联合国合作,对咱们来说是个大机遇。像在全球环保教育普及项目里,咱们得把咱们编写环保教材、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这些经验详细地分享给其他社区。”

李大爷好奇地问:“孩子,那这通用的环保教育教材框架,咱咋根据咱这儿情况改啊?”

孩子耐心解释:“李大爷,比如说咱们可以把教材里融入咱四合院的故事,讲讲咱们以前环境啥样,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让孩子们更有代入感。还有一些本地特色的环保习俗和做法,也能加进去。”

张大妈又问:“那环保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咱能帮上啥忙不?”

孩子回答:“张大妈,咱们社区那些经常给孩子们上课的志愿者老师,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出来,给其他地方来学习的老师参考,告诉他们怎么能让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到环保学习里。”

王大哥接着说:“再说说这全球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咱之前搞生态花园、湿地修复这些,确实挺有成效。但像非洲土地沙漠化、亚洲海洋生态破坏这些问题,咱能给出啥有用的建议不?”

孩子思考了一下说:“王大哥,虽然咱这儿没有沙漠化和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但咱们可以分享怎么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参与项目,怎么协调各方资源。像咱们当时成立监督小组确保工程质量,这方法其他社区也能用在他们的项目里。而且咱们和国际科研团队合作的经验,也能告诉他们,遇到难题可以找专业团队一起解决。”

赵大姐皱着眉头说:“不过听着这项目里困难也不少啊,像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缺资金、技术和人才,咱能帮上忙不?”

孩子自信地说:“赵大姐,这"环保资源共享机制"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咱们虽然不能直接给资金,但咱们可以帮忙牵线搭桥,联系那些有能力支持的发达国家社区和企业。而且咱们社区那些懂技术的人,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李大爷担忧地说:“可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咋整啊?这交流起来得多困难。”

孩子笑着说:“李大爷,联盟专门成立了多语言沟通团队呢。而且咱们在和其他社区交流的时候,多了解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习俗,把环保理念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在一些有特殊宗教文化的地方,就结合他们的宗教教义来讲环保的重要性。”

张大妈欣慰地说:“看来这合作虽然有挑战,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成功。咱四合院可不能拖后腿,得多出份力。”

众人纷纷点头。

过了几天,社区会议室里,社区干部和一些积极分子正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

刘干部说:“咱们收到消息,在亚洲那个海洋生态保护项目里,有些社区推广生态养殖技术遇到困难,咱们想想办法。”

孙技术员发言:“我觉得咱们可以分享咱们推广绿色产业时候的经验。当时咱们鼓励居民搞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大家一开始也不理解,咱们是怎么一步步说服大家,怎么给大家提供技术指导的,都可以告诉他们。”

钱大姐接着说:“对,还有咱们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虽然海洋生态保护项目和咱们绿色产业不太一样,但这思路可以借鉴,让他们也想办法设立相关基金,支持生态养殖技术推广。”

这时,周胜走了进来,说:“大家思路都很对。而且咱们还可以组织咱们社区里有经济头脑的居民,给他们讲讲怎么开拓生态养殖产品的市场,让参与的居民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他们推广起来就更有动力。”

刘干部点头:“周胜说得有道理。那在非洲的"绿色长城"生态修复项目上,咱们能做些什么?”

吴大爷缓缓说道:“我觉得可以分享咱们社区搞绿化的时候,怎么挑选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非洲那边土地沙漠化,肯定得选耐旱、易存活的植物品种,咱们可以把筛选植物的经验告诉他们。”

郑老师补充:“还有怎么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咱们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