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火烧连营数百舟(1 / 2)

张定边这一剑有去无回,没有任何余地,这是换命的一剑,只有攻,没有守。哪怕刀斧加身,哪怕万箭穿心,哪怕粉身碎骨,他也不会收回这一剑。

忽然他感觉到侧面有一股劲风来袭,那是百步开外的常遇春射来的一箭,但张定边毫不在意。

这一箭射中了他的肩头,但并没有停滞他杀向朱元璋的身形。

朱元璋丝毫不惧,一杆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护住周身。二人一个有攻无守,一个有守无攻。

只听得一阵密集的金石相交之声,短短十数息间,二人兵器已碰撞数十次。

张定边肩头中箭,身形逐渐迟缓,而船上毕竟吴军人多,他带来的精锐,能站着的已不足十人。

这奔袭斩首,靠的就是突然,朱元璋手头功夫这么硬,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一击不中,已是没了机会。

此时朱元璋旗舰周边,常遇春,廖永忠带着数艘战舰已经回援。张定边无奈,逼退朱元璋两步,随后领着剩余的精壮退回小船,欲逃回汉军船阵。

廖永忠见他要逃,忙带数艘小艇追赶,一路不停放箭。此时汉军人马所带的盾牌大部分都在旗舰上混战时丢失,筑不起盾阵,船上众人纷纷中箭。

张定边三尺青锋舞得极快,不停拨落射来的箭矢,护住周身要害。但箭矢实在太多,他也身中数箭,好在都不致命。

眼看他快支撑不住了,忽听得杀声震天,陈友谅派来接应张定边的舰队已到,与廖永忠箭矢互射。廖永忠毕竟人少,眼见不敌,只得退去,张定边被人救上了战舰,但其他军士无一生还。

又是一日的混战,双方杀到日暮时分,方鸣金收兵。今日双方都损失不小,虽汉军损失较吴军大,但毕竟汉军号称六十万,而吴军只有三十万,如此耗下去,朱元璋必败无疑。

而且徐达的船也被烧了,常遇春也是因战舰搁浅,差点被汉军围了。幸好战舰被敌舟撞了一下,战舰脱困后,才侥幸没被包围。

当晚朱元璋想了很久,深夜密召徐达,船舱之内,只有朱徐二人。

朱元璋开口寒暄道:“徐达兄弟,我把你从钟离县带出来有多少年了?”

徐达略一沉思,“回主公,末将记得那年是癸巳年,今年是癸卯,已跟随主公整整十年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犹记得当初我只身南略,你带一帮兄弟出濠州城来追我,一晃就整整十年了。”

徐达是一头雾水,如今大战刚起,这深更半夜把他拉来怀旧做甚,于是便开口问道:“主公深夜叫末将来此,该不会只是回忆当年吧?”

朱元璋笑了笑,“自然不是,徐达兄弟已经打了两天了,你觉得我们跟陈友谅这一仗,胜算有多大?”

徐达眼神坚定,“我军必胜!”

朱元璋哈哈大笑,“没想到你徐达也是这种人,这里就我们两人,特意叫你过来是想听真话的,我们兄弟之间就不要整这些虚的了,照实说。”

徐达也笑了起来,随后一脸正色道:“我军三军用命,士气高昂,又占据了湖口的地利。汉军虽久攻洪都不下,是疲惫之师,但毕竟人多,而且水军船也大。综合来看,末将觉得双方胜负在五五之数。”

朱元璋也是一脸凝重,“你比我乐观点,我觉得四六之数,敌六我四。兵法有云,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这两天打完,我觉得还是要给自己留条退路。”

徐达沉思了片刻,“主公是怕一旦战败,被陈友谅直取应天?”

朱元璋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此战胜负难料,现在我们可战之将几乎全部奔赴了战场,若是战败,应天不保。所以本公思来想去,唯有你徐达兄弟退守应天,这边一旦战事不利,无非就是丟几座城,只要应天还在,尚有翻盘的可能。若是应天有失,则大势去矣。”

徐达皱眉道:“应天不还有李丞相与冯指挥使坐镇,应当万无一失才是。”

朱元璋摇了摇头,“李丞相非能战之将,国胜兄弟,勇猛有余,亦颇有谋略,但还不足以把控全局。现我军中能担此任者,非你徐达兄弟不可。”

徐达回道:“哪有主公在外征战,末将守应天的道理,不如主公回师应天,这边末将来主持便是。”

朱元璋又摇了摇头,“陈友谅此次是亲征,我若退走,我军士气必受影响,那必是有败无胜之局,万万不可。”

徐达若有所思,没再回话。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头,“此事便这么定了,明日你便回师,替本公坐镇应天,若是此间战败,一切都还要倚仗兄弟了。”

徐达跪伏在地,回道:“此战必胜,末将在应天等主公得胜归来!”说罢便退了出去,准备翌日班师。

翌日一早,双方再度拉开阵势,于鄱阳湖上对阵。只听得冲锋的号角响起,双方的战舰对冲而去。

吴军初战不利,院判张志雄桅杆被断,舟不能行,被敌舰所围,舟上众人皆战死,张志雄为汉军所困,不得脱,不堪受辱。高呼士可杀,不可辱后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