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元军方退故人至(1 / 2)

那绊住马听得徐达叫阵,怒道:“红巾反贼,休得猖狂!”说罢便策马而出,直奔徐达。

这绊住马生得高大,一双手臂比常人大腿还粗,一杆狼牙棒挥舞如风。

徐达一把钢枪也不遑多让,如灵蛇出洞,各种奇招迭出。

二人战了数十合,徐达一招回马枪伤了绊住马,绊住马自知不敌,赶忙策马逃回阵中。徐达率军掩杀,直把元军杀退数十里。

元军败了这一阵,便退军扎营。分兵驻于新塘,高望及青山。

当晚,朱元璋定计率军夜袭敌营,晚上拔了几个元军的前哨站。到得鸡笼山,鸡笼山山道不通,无路上山,天眼看着就亮了,朱元璋便传命,原地小憩后再进兵。

忽然一阵疾风吹来,吹倒了中军的帅旗,朱元璋心有所感,道:“此非吉兆,恐和阳有失。”便命徐达率军三千回和阳,协助李善长守城。

朱元璋刚闭上眼,便听得左右亲卫惊呼,一下子就惊醒了,只见一条小蛇缠在他右臂之上。

这小蛇长得像条没有角的小龙,朱元璋便笑道:“你这小家伙,若是神物,就爬到我帽缨之上。”那小蛇果然爬到帽缨之上。

趁天亮之前朱元璋率军再破元军一副寨,天已破晓,遂引军还和阳。

正好碰到元军正攻和阳,便率军直冲元军侧翼。元军本就久攻和阳不下,见敌军从侧面杀出,也不知有多少,只得退军。

朱元璋再与城中义军合为一路,追杀了一阵,追出十余里方引军还城。

到得夜间,摆酒庆功,突然想起帽缨上的小蛇,便如下头盔,不想那小蛇还在。

那小蛇爬到酒杯上,喝了一口酒,瞬间化作一条龙影,腾空而去。

元军围城三月,攻城数次,皆无功而返,元太子秃坚见久攻不下,便引兵退去。

不想不过三日,又有一票人马奔和阳而来。朱元璋心中一惊,便上得城楼去,等得探马再来报时,方知来者正是以前濠州城的故旧孙德崖,领兵两万已快到城外。

朱元璋心中更奇了,这孙德崖虽与其有旧,但并非善缘,昔日他与郭子兴水火难容,一度不死不休,今日所来莫非是要攻打和阳。

不多时,探马又送来一张孙德崖的拜帖。原来濠州歉收,城中缺粮,孙德崖奉命来找粮。

他听得朱元璋拿下了和阳,粮草充足,便想着朱元璋能不能念在往日的情分,能支他一两个月的粮草。

这孙德崖话说得倒好听,但带着两万人马浩浩荡荡而来,只怕没那么好应付。

不多时,孙德崖已到城下,见朱元璋站在城头,便隔着护城河喊道:“重八兄弟,最近可还好啊!”

朱重八客套的拱了拱手,“托赵大帅的福,还凑合。”

孙德崖回道:“兄弟就别笑话我了,濠州日子不好过,这不过来投奔兄弟了嘛。”

朱元璋略微沉吟片刻,“孙大帅入城一叙吧!”说罢便开了城门,欲迎孙德崖入城。

孙德崖于策马入城,他身边的俞德海道:“大帅,他这么痛快,只怕有诈。”

孙德崖摆了摆手道:“你带着兄弟们在城外,只要两万兄弟还在,他朱重八是个聪明人,就不敢把我怎样。”

说罢领了一小队亲卫入城而去。

朱元璋在和阳城内大摆筵席,招待孙德崖,“孙大帅的拜帖在下已收到,只是这和阳只是个小城,大帅又有数万精壮,实在也是凑不出这么多粮饷。”

孙德崖笑道:“重八兄弟有心了,为兄也是被逼无奈,要给手下兄弟们寻条活路,兄弟手头要是方便,三五个月不嫌多,要是不趁手,十天半月也不嫌少,等熬过这段时日,孙某日后定当重谢。”

朱元璋道:“孙大帅言重了,大家本就是自家兄弟,自是之前有些误会,不过此事在下还是要报给郭大帅,让郭大帅定夺。”

孙德崖皱了皱眉,“重八兄弟寻我开心不成,那郭子兴与我颇有仇怨,那厮又无甚气量,若报与他处,定然是不会同意的。”

朱元璋沉默片刻,“孙大帅所言甚是,只不过于情于理,在下都不好瞒着郭大帅。”

孙德崖回道:“重八兄弟,你以后肯定是要干大事的,跟着他郭子兴有甚前途,不如早日自立,他郭子兴要是敢与你为难,到时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打个招呼便是。”

朱元璋微怒道:“孙大帅慎言,此等背信弃义之事休要再提,粮草之事还需给在下些时日,过两日再答复孙大帅,不知可否?”

孙德崖敬了朱元璋一杯酒,“那我就在这和阳等上两日,静候兄弟佳音。”

当晚,和阳城门口,一骑趁着夜色往滁州方向飞奔而去。

徐达与李善长站在城头,望着那一起远去。徐达问道:“就让他这么走了?”

李善长微微一笑,“现在大帅与郭子兴虽表面无嫌隙,但自大帅斩了任志威后,二人内里实已决裂。若孙德崖在和阳之事让郭子兴知晓,他必亲至,只要他到了和阳城,大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