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蜜饯(1 / 2)

万历新明 摩碣 2482 字 2个月前

万历十三年的大明年景不是太好,山西大旱到了冬天仍在继续。设立在各县城的粥棚成了灾民的生命线,灾情与救济在粥棚这里形成了危险的平衡,而官府没有任何余力再多救一个人了。

皇帝的诏旨早已经到了转正的山西巡抚梁问孟的案头,要求他动员一切力量,让灾民平安度过冬天梁问孟这个老官油子为了保住脑袋殚精竭虑大半年,此时已经筋疲力竭,面对皇帝诏旨和政事堂钧令只能苦笑。

梁巡抚摸了摸自己变得瘦削的脸颊,还拽了拽那因为急剧消瘦有些耷拉的面皮,对着自家幕僚问道“孟先生,你说说,如今如何做才能解了这局”

孟夫子和他的东主一样,大半年掉了十斤肉。闻言面露苦笑道“东翁,山西连续两年的大旱,惨状百年未之有也如今早潜力榨干殆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

梁问孟闻言啜了啜牙花子,向北拱手道“如今粮食棉花源源不绝,你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皇上那里交代不过去。”

孟夫子闻言继续苦笑道“咱们还能把粮食棉花发给灾民维持粥厂,发放冬衣就捉襟见肘,东翁,这些人要养到明年秋收咱们也没富裕到那种程度”

“可要是不组织他们返乡,在各府县冻死了我这人头乌纱照样悬”

看着梁巡抚那苦瓜脸,孟夫子眼睛也没了焦距。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长叹一声, 出一个不疼不痒的主意道“为今之计, 还得让朝廷帮着想办法。大人,这热炭火您可别想着自己捧在手心, 如今总理大臣是晋人,您还是把这层关系利用起来罢”

为了保住先人留下的土地,带着地契逃荒到县城的田大嫂一家在马邑这个县城里苦苦熬了六个月。尽管山西开了很多以工代赈的项目,但进入腊月以后, 所有的工地都停了工, 这些饥民多数再次陷入困顿。

在皇帝在宫城内与皇后其乐融融的时候,田家的主心骨田文山一病不起,在灾民窝棚里寒热交煎长期缺乏营养的饥民根本顶不住病毒细菌的侵袭,在寒冷的冬天里, 缺医少药的他们成片病亡, 生命在此地卑微的如同一粒尘埃。

三个孩子倒没有生病,但这是田文山将自己嘴里的省下来给了孩子们的缘故。夏天的时候田大嫂到李老爷家做工,田文山到工地干活, 到秋天时,他们家甚至攒下了两枚银元,田文山想着明天春天老天爷下了雨或者今年冬天有几场大雪的话,这些钱可以买些粮种,那就是老田家翻身的本钱。

然而进入冬月之后,李老爷一家子受不了马邑县枯燥无味的生活,举家搬到府城去了,田大嫂先失了业。紧跟着工地停工, 老田家再次进入用粥吊命的状态。

为了保住这两块银元, 田文山伤风的时候玩命喝水,寄希望于自己可以扛过去。但他高估自己的抵抗力, 很快就从伤风发展到寒热如疟小小的感冒并发症将之轻松击倒, 当发展到呼吸困难的时候,田大嫂不顾他的坚决反对, 请来了郎中。

“病人风寒袭肺和气阴两虚交杂, ”五十多岁的郎中摸着胡子, 满脸严肃看着田大嫂“三拗汤加减桑菊只能治一种, 气阴两虚这就需要补药补药可贵,县里的赈济药房也没有补药。”

田大嫂咬牙道“请先生开个方子, 当家的是我们五口人的天,我就是把自己卖了, 也得救他。”

那先生又看了一眼田大嫂,叹气道“可怜如今这天下都说是盛世,可看看马邑,成了什么样子”拿出纸笔开了方子,递给田大嫂道“你们当家的这病不是疑难杂症,但这方子一元只能买一副,现如今这身板要想治好得吃个六、七副。”

田大嫂喉头咕噜一声,脸色变得惨白。她回头看了一眼自己丈夫,眼圈一下子红了, 颤声道“补药这么贵”

那郎中没回答,看了眼收拾的还算齐整的窝棚, 又道“这里如何抵得住寒风天天吃粥吊命,再加上受冻,好人也经不住, 别说他一个病人。”

田大嫂实在抑制不住心内的凄苦,哽咽道“我们倒是有家,可是难回没有这粥, 我们都得饿死呜呜”大半年的压抑与劳累让这个女人终于崩溃,她低着头,眼泪扑簌簌的滚在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的衣襟上。

虽然那老郎中对这些灾民的苦楚已经司空见惯,但眼前这个气质刚强女子的突然崩溃还是让他心内一阵翻滚。

他抬眼望了望晦暗的天空,苦笑道“唉老夫不知道是盼着下大雪呢,还是别下雪。下雪能解了旱情,可是真下来,你们这五口在窝棚里”

他边说边站起身,收拾了纸笔,装在身后的布包里。田大嫂忙起身擦了眼泪道“先生等等,我给你拿诊金。”

“算了老夫虽然也不富裕, 但还有口吃的,诊金你留着买药吧。”老郎中抹了一把脸, 又露出苦笑道“回去顶多让女儿女婿唠叨几句罢了。”

一辈子要强的田大嫂将那句“诊金一定要给”在舌尖上打个转, 又默默吞回肚子里了。她默不作声, 只是将那腰弯下去, 弯下去,给郎中行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福礼。

老郎中颔首回了个礼,招手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