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生产,这种工艺叫做“晒莨”。先用船打捞河泥,将之涂抹在浸泡了薯莨汁的丝绸上。因河泥中含铁量恰如其分,其与薯莨汁反应,即可对丝绸染色。静置之后洗净,再喷一遍薯莨汁后,放在有露水的草地上“摊雾”即吸收水分。然后再晒干静置四个月即成香云纱。
张小乙头两年赚了些好钱有两倍之利。第三年,张小乙投资二千两,将作坊扩大三倍,准备吃下顺德一半丝绸产量。却没想到北方有一家新商社也看到这块的利润,在佛山也开了一家香云纱生产商社。
张小乙听说了这家商社,对此并不担心。因为此前并非无人琢磨这门生意,但离开顺德无一成功。顺德人认为这属于本地特产,没有人可以仿制。
但第二年情况就急转直下。佛山的香云纱商社找到了窍门具体如何突破无人知晓,这玩意本来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但随即大量极便宜的香云纱就出现在市场,顺德的香云纱滞销。
张小乙曾经去过佛山,冒充招工人员进去侦查了一番。发现佛山商社并不用河泥的步骤,直接六遍封茛就能生产出差不多颜色的香云纱。他百思不得其解。
旧工艺捞河泥、涂抹河泥、过河泥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大量壮年劳力,张小乙侦查后发现自己作坊的人力成本与佛山的商社相比居高不下,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其实,佛山商社找到的窍门很简单,他们挖了顺德的河泥,送到京师格物院分析了其参与化学反应的成分只要按照顺德河泥中的铁含量调配相应溶液即可生产。
尽管佛山香云纱的质量比顺德的差了一筹,但不同产地两匹丝绸不放在一起,普通人很难区分其中的差异。量大价低的香云纱冲击出口市场,一下子就把顺德的作坊全数打垮。
张小乙把家中多年积蓄折腾个精光,为了开革工人还欠了两百多两的外债。顺德也有大量的晒茛工人失业。这只是整个帝国生产效率提升引发动荡的一个小小缩影。
实际上,在朱翊钧主动开启了初级工业生产模式之后,何止是茛绸,在整个生丝、丝绸、棉纺、铁器、粮饲加工等数十个行业中,都引起了巨大的动荡。
这种动荡存在南北差异,在淮河以北,因为工业生产吸纳了大量劳力,各地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虽偶有矿业和农民争地引发的冲突,多数由地方上处置不当而导致。
而在帝国南方,大量小生产作坊被更有效率的大商社击垮,产生大量失业人口无处吸纳,与此前就地少人多的现状出现巨大的矛盾冲突,引起了皇帝和朝廷的高度重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