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拷响”效应(2 / 3)

工部摸鱼郎 周一道人 5755 字 4个月前

好汉牺牲四十多人!

六月四日,八万人出发南下。

出发前,王吒发挥穿越者独有的娱乐精神,四处张贴告示。

告示中列出了九位漏网的响马头领,同时警告:

以上漏网者,你们被绿林响马界永久开除,不得再从事打家劫舍,如有违反,他日我铁敢重回沂蒙,定要清算抄家!

就这么嚣张!王吒潇洒南下!

半只耳与孙老三一心打算投靠,王吒没同意,经年老贼,尝够暴力打劫的甜头,很难约束管理,军纪会埋雷。

给两个老响马一人一千两银子做买卖,哪怕贩卖私盐都行,金盆洗手退出绿林,同时帮他打探消息。

临走抛下一句话:放心,跟我铁敢干的人,不白干,有钱赚!

轰轰烈烈的沂蒙“拷响”结束,但带来的强烈效应和影响,快速传播至全山东,乃至北直隶与河南。

绿林界一片哀嚎!痛斥王吒不讲江湖道义!对从事绿林行业的人严刑拷打,不尊重同行!

百姓却纷纷叫好!美名传扬,直隶山东行侠义,义薄云天摸鱼郎!

争世王于蓬莱得知消息,心有余悸,幸亏在济南没跟摸鱼郎撕破脸皮,这小子是真能打,真能折腾!

争世王部队已经进驻登州府,一万人在招远准备挖金矿,一万多人在蓬莱四处搜罗海船。

五月八日与九日,李自成的命令先后到达,一是放摸鱼郎回家,二是让其驻守济南府,依托山东中部的群山抵抗吴三桂与建奴,与河南形成犄角之势。

争世王不得不佩服摸鱼郎,料事如神,当即毫不犹豫放弃济南府,挺进胶东半岛,他其实是军阀,对李自成可以听调不听宣。

为啥呢?他的军队不领军饷与粮食,全是自筹,或者跟李自成一起行动后,瓜分战利品,争世王和改世王均是李自成还未完全消化的山头。

帝都多尔衮收到传闻,微微一笑自语:“铁敢少年心性,好行侠仗义,上不了台面,成不了气候。”

太原的李自成也意外获得摸鱼郎的消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干啥呢?

逃亡途中还要四处惹事,还永久开除?啥玩意儿!小屁孩一个!

高皇后不同意,她认为摸鱼郎一直惹事,却一直能活蹦乱跳,说明有潜力!

躺在床上养伤的刘宗敏兴奋不已,居然有这样的操作,不愧是二狗兄弟!拷响拷出了新的天地。

他嘴里一直嘟囔,断指门的段十八技术不行,这事得让我干!

与摸鱼郎在北直隶和山东红透半边天不同,南方却鲜有人知,大江以北的南直隶略有耳闻,大江以南的人完全无感,摸鱼郎是啥?河里摸鱼为生的渔夫么?

这就是古代信息传播的局限,一个人出名只会在一个省或两个省,很难波及到其他省,除非是李自成这样的大枭雄。

古代信息传播的局限,不仅体现在摸鱼郎身上,也神奇体现在应天府小朝廷上。

信息的延迟与阻塞,加上应天府的人忙于争夺帝位,大臣无暇关注北面的情报,以及各种势力的变化,比如率领八万人浩浩荡荡南下的王吒,小朝廷竟无人知晓,堪称奇葩!

不过最奇葩的事跟王吒没关系,跟吴三桂有关系!

小朝廷获悉吴三桂和建奴联手打败李自成,大范围欢声雷动,群情振奋。

官员们纷纷称赞吴三桂乃当世郭子仪、李光弼,恍惚间,大明重现当年中兴大唐的局面!

官员们认定“借虏平寇”乃奇策,妙计安天下!

内阁一致同意派人北上联络吴三桂,允诺封其为蓟国公。

此时的应天府,刚刚结束混乱,凤阳总督马士英联络四位总兵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高杰,成功力压西林党,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监国。

西林党是被力压,而非镇压,在内阁依然有话语权。

但奇葩的是,对吴三桂“借虏平寇”一事,西林党和马士英派系神奇达成一致!

这两派在立谁为监国?谁做内阁首辅?争得不可开交,暗流涌动!对北方发生的事反而形成共识!

当然,说奇葩有调侃的意思。可让小朝廷两派政治集团做出误判的原因何在?

信息情报少得可怜,没有意识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北上,是主因!

信息情报,国之大事!一个误判,国家陷入困境,不是开玩笑的!

做出误判,固然有蓟辽总督王永吉的原因,借虏平寇的策略是其提出,跟吴三桂没有半毛钱关系,毕竟蓟辽总督是吴三桂顶头上司。

王永吉于四月中旬,遣使联络清军,提出借兵剿贼,事成“裂地以酬”。

所以,谈判的消息与内容,南方小朝廷五月份获知,认为是妙计,没办法,权宜之计,先得剿灭李自成。

可小朝廷忽略情报的跟进与求证。为啥要求证?

因为始作俑者王永吉消失了,他为啥消失?因为他后来明白这个策略很垃圾!提不提都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