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章 爱国(1 / 2)

白逸君眼神一闪,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好,有胆量,三皇子夸奖道。

白逸君稍稍思考了一会儿,轻声吟诵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田园之中。

就在此时,周围的人群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好诗!好诗啊!”他们纷纷对白逸君的才华表示赞赏和钦佩。

此时此刻,三皇子也不禁对他多关注了几分,眼中流露出一丝欣赏之意。

一旁的崔明却显得有些坐立不安,脸色阴沉下来,原本温和的目光中增添了几分阴霾。

而站在远处的顾云,则眼中闪过一道明亮的光芒,心中对白逸君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尤其是杨轻,她那双美丽的眼眸中充满了爱意,看着白逸君的身影,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一人。

然而,那位发起挑战的学子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皱起眉头,高声喊道:“在文坛之上从未听闻过你的名字,谁知道你这诗作究竟是不是抄袭而来的呢?”

杨轻一听这话,顿时怒火中烧,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她柳眉倒竖,怒视着那位学子,毫不客气地反驳道:“这位学子难道输不起吗?

既然参加比试,就要愿赌服输!输了便肆意污蔑他人,岂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面对杨轻的质问,那位学子面露尴尬之色,但仍强词夺理道:“杨小姐莫要轻信他人之言,我们皆是心地善良之辈,只是出于好意想要提醒大家,共同维护文坛的纯净罢了。”

杨轻也不甘示弱,良民,你还良民?随意出口,污蔑他人,你还能称为良民?

杨大小姐你怎么能够质疑?我呢?我哪次哪次诗会不是表现良好?

杨刺史冷笑一声,白解元在文坛上没有什么名气,那是因为他这几年家道中落,没有参加而已,再说了能够中解元的人,水平怎会有假。

“轻儿休要胡闹!”杨刺史面色凝重地呵斥道,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言半句。

杨刺史转头望向白逸君,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既然有人提出质疑,那我们便来听听白解元如何解释吧。”

此时,白逸君缓缓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如松,一袭青衫随风飘动,更显其风度翩翩、气质儒雅。

只见他向着杨刺史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朗声道:“多谢大人给在下一个机会自证清白。

既是如此,那烦请大人出题,待我再作一首诗词,想必届时便不会再有任何人对此心存疑虑了吧!”说话间,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那位提出质疑的学子,眼神之中似有挑衅之意。

那名学子感受到了白逸君的目光,不禁有些心慌,但还是硬着头皮应道:“可。”

杨刺史略加思索后,开口说道:“方才提到‘良民’二字,不如就以此为题,作一首爱国之诗吧。”

白逸君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他稍稍沉吟片刻,随即吟诵道: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诗一出,全场哗然!众人皆是惊叹不已,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这首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与先前所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果然不愧是中了解元之人啊!

白逸君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那位学子,缓声问道:“不知阁下对我的这首诗作是否还有异议呢?若是需要,我可以再作一首。”

然而,还未等那名学子答话,白逸君已然文思泉涌,再度吟出一首佳作。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杨刺史目光微微一扫,落在了三皇子身上。

只见那三皇子眼神肯定,浑身散发出一种凛然欣赏之色。

当白逸君读完诗句三皇子猛地一拍座椅扶手,朗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啊!如此忠肝义胆之人,正是我朝所需之良才!”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整个宴会之中。

听到这话,杨刺史嘴角微扬,勾勒出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此时,一旁沉默不语的崔明紧紧握住手中的茶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而坐在他身边的刘宇,则暗暗琢磨着如何能将这位人才招揽至自己麾下。

另一边,杨轻看着自家白哥哥如此出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占有欲,恨不能立刻将其带走,独占这份美好,绝不让他人染指分毫。

然而,站在她身旁的顾云,望着眼前这个才华横溢的男子,竟不由自主地萌生出一丝倾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