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爱卿还有事情吗?”刘学再次问道。
“没有了,没有了。”见刘学有送客的意思,几人站起身说道:“臣等告退。”
刘学伸手说道:“几位爱卿稍安勿躁,你们没事了,朕有一事要跟你们说一下。”
见刘学有事情要说,几个人又坐了回去。
“朕决定解除海禁,除月港外,增加天津卫、刘家港、福州港、泉州港和广州港等港口,并在这几个港口设立市舶司。所有港口只允许出货,交易要到澎湖去交易,违者严惩,你们回去后拟一份旨意昭告天下吧。。”澎湖已经开始建设了,在大量工人的昼夜奋战下,相信澎湖用不了多久就能建成一个大型的贸易场地。
要想富国强民开海是必然的,只是对于开海后偷逃税款一事刘学有些头疼,现在的商船都是木船,吃水浅,在海边差不多的地方随便弄个栈桥就能上下货,想要绕过市舶司出海不要太容易。思来想去,唯有加大打击走私才是正途,只不过以现在的条件,想要打击走私难度太大了。
再次思考之后,刘学给打击走私做了一个补充,那就是将所有的海贸都集中到澎湖去做。不管是大明的货物出海,还是国外的货物进入大明,都必须在澎湖进行交易。虽然刘学知道这样还是无法禁绝所有的走私,但他觉得这样做应该会有些作用。
“是,陛下,臣等回去就拟旨,然后昭告天下。”孙承宗应道。
“你们不反对?”见孙承宗一口答应下来,而且徐光启等几人也没有丝毫反对开海的意思,刘学有些纳闷了,不是大臣们应该极力反对开海的吗?怎么这就同意了?
“陛下,臣等为什么要反对?”徐光启反问了刘学一句。
“呃……”刘学语塞了,是啊,为什么要反对呢?
“陛下,大明刚建立时,太祖皇帝禁海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因为担心张士诚、方国珍等人流落到海上的残部骚扰我大明。再有就是当时的北元实力还很强大,其藩属国也未向大明臣服,如果张士诚残部与北元联合南北夹击,那时初生的大明也是很难受的。
再有就是禁海只是禁了民间的海贸,朝廷的海贸可是没有禁。郑和七下西洋,不光宣扬了我大明的国威,还赚取了大量的银子,不然成祖皇帝又是五征蒙古,又是编撰《永乐大典》,还迁都北京城,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
及至嘉靖皇帝年间,东南沿海闹起了倭寇,朝廷才不得不大范围的禁海。说白了,倭寇之乱也是禁海闹的。倭寇中有真倭和假倭,真倭是在倭国生活不下去的流浪武士,假倭便是大明那些唯利是图的巨商和海盗了。
经过戚少保的征伐,再加上后来隆庆皇帝开海,倭寇之乱这才彻底消失。海贸是挣钱的,但是茫茫的大海上危险太多,且朝廷希望将海贸的权力掌握在朝廷手里,所以才会禁海。如今,陛下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不再惧怕海上的危险,且陛下爱民如子,登基前后鼓励民间经商,因此臣等早已做好陛下要开海的准备了。”
孙承宗一番话说来,很好的解释了大明禁海的原因,以及证实了郑和七下西洋并不是去找什么劳什子的朱允炆,而是去宣扬国威,震慑蒙元的藩属国,以及贸易挣钱去了。
“哦,朕明白了。”不经意间证实了后世的一个猜想,刘学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他说道:“这次朕出海将东番岛和琉球纳入了大明的疆域,另外还在向安南租借了一万亩土地。这些地方都需要移民,这件事就麻烦几位爱卿多操操心了。”
“陛下开疆拓土乃是不世之功,只是……”孙承宗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这些地方都很贫穷,怕是需要朝廷贴补不少的钱啊。”
“开拓之初肯定是需要朝廷贴补一些银钱的,但是朕打算让这些地方的移民实行大农场制度。朕会给他们提供各种耕种的机械,一户耕种百亩,甚至更多的土地,用不了几年这些移民就能给朝廷交赋税了。”说到这里,刘学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他继续说道:“要不这样,移民的钱朕来贴补,不过等三年免税期过了之后,这些移民缴纳的赋税要先给朕十年,十年之后的赋税再上交国库可好?”
“这……”孙承宗和徐光启都迟疑了。如果按照刘学说的做,那么朝廷只需要组织一下移民即可,根本不用户部支出多少银钱,十三年后朝廷就能拿到移民的赋税,但是……
孙承宗和徐光启,以及施凤来几人都看向了刘学,他们可是知道当今皇帝是很会赚钱的。这次出海,刘学从东番岛的大员,安南的升龙城、费福港和倭国的鹿儿岛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各种货物。其中金银财宝当然是入了皇帝的內帑,而货物则都交给了玉贵妃张黛玉的娘家。张阿光给所有的货物都估了值,然后刘学从中拿出一成给张家做变卖货物的辛苦费,又从中拿出三成给了户部,以堵住朝堂众大臣的嘴。要知道刘学离开的时候,官员们可是不咋同意的,况且刘学说是去天津卫,哪成想到了天津卫他就出海了,而且一去就是近一个月的时间,朝中大臣们也跟着担心了一个月。
以皇帝的性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