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安可的札记(其五)(1 / 3)

最终之作 写着玩的 5268 字 2个月前

说来复杂,过手一遍发现也不是特别难。

见证卡珊德拉女士于失控能量暴动的处理,不禁反思,一昧“直奔目的”,让问题真变得容易了吗?或只是遇见死胡同,原地转悠,仅是放弃思考的偷懒行为。

复杂化的处理,反而能将步骤简明起来,不可思议。或者说,方法本身并无易行与复杂之分,该关注的应是合适目的与否。

明明已了解过《卢原》,掌握魔力盾也不是一两天了。对于其本质的探讨,却停留在表面功夫,值得检讨。

学而致用该是一直追求的过程,而不是某种阶段性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坦茅血石极限利用效率”研究中不足之处的部分总结。谨此牢记反思。

(墨水划拉一道痕迹)

在大图书馆曾翻阅过既往关于坦茅血石的处理,很遗憾,用以炼制魔药的记录少之甚少。

略加总结这些个例不难发现,魔药学曾经对坦矛血石的态度,总的来说是作为辅料入药,想利用其高释能的特点,催化某些难以和谐的特质。

迄今为止,将坦茅血石用作主料,所了解的,仅就女士那份着色试剂罢了。

“或许还有未被我知晓的特例?”(旧的字迹)

这并不代表前辈们就是错误的。经验而论,活性如此强烈的物质,欲将其作为某种魔药主料,不亚于精通剑术的战士研究魔法,牵强了些。

毕竟魔药学过去是强调产物目的,减少副产物生成。

但以往的学者似乎没有意识到某点,或者说学术界最近才认可,某些并非某材料主要作用的附加产物,这种以往被视作需特殊处理的麻烦事,在特定场合、特定需求下,往往比其初次发现就被定义下的“主要作用”更为重要。

“生命原液就是个优秀的例子。”(后补充的字迹)

女士应该是明白这点的,关于着色试剂的笔记中,她认为坦茅血石于液态药剂的使用方式将会有着“革命性的作用”(划圈)。“但不清楚这是否是她的玩笑话就是了。”(后加的字迹)

诚然着色试剂也许是随性之作,但通过坦茅血石的能量迸发进而雾化,并二次激发的设计确实耳目一新。

此前魔药溅射或雾化通过魔具与魔导具完成,仅形态上的改变并不能为成品的魔药,带来更多本质上的变化。

“然而二次激发却能脱离魔力的辅助,让魔药作用本身产生新的奇妙作用,这点非常重要。”(划横线)

最直接的例子,着色试剂的配方中,将其着色的核心主料替换为荧惑菇粉末。

根据《炼金学入门指南》详述,荧惑菇的光芒源于其自身魔力与环境魔力的相互作用,其原理类似回路炽燃。这个特性少被利用到,常识告诉我们摘下来的荧惑菇并不能辉光。

前辈书写的记载,略微分析便可得出,这种植物辉光要点在于它自身吸纳魔力,依此之上才有后来过程及现象。

那么令其辉光的条件便清晰起来,既然需求魔力那就给它充能即可。

坦茅血石魔药二次激发在此便有了实际意义。坦茅血石迸发的能量在魔力与各种元素间震荡,予以荧惑菇成分充能。如此不需要施法者多做干预,便可使其再现出辉光的特性。从这点开始变得让人着迷起来。

运用荧惑菇与魔法作用辉光的特性,将能吸收不同光照强度的材质加强原着色试剂里的染色环节。凭借这种取巧的方式,便能将魔力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显色出来,比如自律法阵、比如匿影,还不需要庞大的精神力控制。“要是在莱曼那会就已经有这种东西就好了。”(颇为别扭的字迹)

这让我很兴奋,无意间发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探测手段,甚至连普通人都能使用,仅需将魔药丢出去,让它炸裂喷溅开!

要做到这种程度,对于坦矛血石的处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粗制的碎屑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就连女士那样利用翘曲分割空间的方式,也不能达到我预想的需要。

坦矛血石需要更细分,要真正如尘灰细腻,更要让之处于失控的边缘,还要满足一定的可控性。简直是自相矛盾。

大图书馆里的切割经历已经相当说明,爆发才是这种物质的常态。本想先暂缓进程,先熟练着色试剂的炼制时,海德薇露天剧院的经历给了不错的灵感。

爆发对于其他项目来说,是要规避的事宜,可对于现在探究的东西,难道不应该正是需要的吗?为何要如此惧畏?

既然追求坦矛血石的爆发特性,为何不将这点推向极致?

让它爆发,将它推向失控的边缘,然后,为我所用。

德雷克先生人很不错,不光是帮忙收集海德薇露天剧院里残骸的边角料,连那份魔力边集装置的原理也很亲切地一并告诉了,还停下他自己的研究帮了许多设计上忙。

就是不知为何,他的眼神一直瞥向卡珊德拉女士那里,很奇怪。

剩余的无用之水派上了大用场,新的加工方式这种物质占据了相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