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尔衮收到辽南战报的时候,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其他王公也一样,他们甚至怀疑这是假消息。
这是明军的诡计,可是事实就是事实。
半个时辰后,多尔衮才回过神来,眼中含着泪水。
与齐尔哈朗商议过后,一系列的命令从盛京发出。
这一仗后,清军的物资已经十分匮乏,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再向辽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也就是说,整个辽南,已经正式落入了李胜的手中。
而另一边的宁远,自从清军调兵后,一直在寻找机会的吴三桂突然发现,塔山,添桥,杏山,一带的清军全部后撤至松锦一带。
而且驻守的兵力似乎进一步减少,吴三桂猜测,应该是李胜那边取得了大胜。
不然清军不可能有如此动作。
打内心里,吴三桂不禁有些敬佩起这位督师大人起来,要知道,鞑子可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噩梦,败在鞑子手里的次数已经数不胜数。
吴三桂心里也同时想到,要不要问问舅舅祖大寿,满清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眼下还是得先处理面前的事务。
天赐良机,肯定不能放过,派人将清军撤走的地方统统“夺回”,再由督师范志完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捷报送往了京师。
美滋滋的等待着崇祯帝的封赏。
而这几日,李胜则忙着调兵遣将,向南将中左所,南关岛,木场驿,青泥洼的清军清理干净。
再向北,一直追着清军过了小黑山,并在普兰店湾口位置,安营扎寨,并调集了大量辽民,再次修建军事堡垒。
李胜打算一东一西,在金州卫外狭窄的陆地上修建两座军事堡垒。
完全仿造西方棱堡的样式建造,并且还要趁满清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完工,这样的话,金州一带才能放心的经营。
同时在青泥洼(大连)以及中左所(旅顺)两地修建大型港口。
这两地在后世就是著名的滨海城市,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好。
接下来的十来天,镇海水军不停的往返山东与辽南,每一次都能够带来万余百姓。
而其中,也会有一些青壮选择入伍当兵,十来日的时间,镇海军在辽南的兵力,就达到了四万余人。
其中三营补满了一万人,另外新增十七,十八,十九三营。
各营一万人,戚威任十七营营长,董大力改兼任十八营营长,三营的副营长葛东升,则升任十九营营长。
由于新兵太多,李大勇,董大力以及三营都将留在辽南,负责带新兵。
同时,李胜也让匠作所分了一半的工匠过来,在金州城外,修建了一所巨大的匠作所。
辽东矿产资源丰富,匠作所修在这里,事半功倍。
这日午时刚过,李胜仅带了王得仁,两人身着便装,准备去金州城外的村庄看上一看。
两人刚出出金州城北门十里路,一处崭新的村庄就就坐落在官道一侧。
“走吧,就这里了。”
李胜看了看这处崭新的村庄,点了点头。
这些村庄都是由镇海军出钱出力建造而成,而其中的百姓,则是从关内海运过来的难民。
在村口,还有当地村民自发组建的民兵,检查了李胜两人的身份后,村长亲自前来,将两人迎了进去。
由于李胜借用的麾下一名百户的身份,所以村长对他俩极为的客气。
现如今镇海军的名字,在山东,辽南整个汉人当中,都是响当当的。
“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应该都是关内移过来的吧,人数还不少,可这村子里,怎么没有瞧见几个人?”
李胜走了一段距离,有些疑惑道。
“百户大人,您有所不知,咱们都是农民出身,哪里闲的住,他们啊,都下地干活去了,天不黑都不愿意回来呢。”
村子笑呵呵的解释道。
“我记得这附近的地里,发下的粮种都已经种下了吧,为何大家还整日的待在地里?”
村长这么一说,李胜更疑惑了,倒是一旁的王得仁好像明白了,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大人,他们虽说是农民,可就算往上推三辈,也没有一分地是属于他们的,现如今得了土地,心里高兴,就算睡在地里,心里都甜呢。”
村长在一旁不停的点头。
“是呢,是呢,这位军爷说的太对了,大家伙是太高兴了。”
听王得仁这么一说,李胜就懂了。
明末的农民,那是非常的可怜的,别说地了,连命都不一定是自己的。
好不容易明朝被推翻,期待着新朝给他们发放土地,结果人家忙着圈地,将他们都变成了佃农。
更有甚者,直接变成了奴隶,为八旗主子,干一辈子活,于是很多汉人受不了,逃跑。
为此,满清政府还设立了一条专门针对逃人的法律,极其的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