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这床真硬(1 / 2)

日过正午,烈阳之下,张之拖着疲倦的身体走在回宅院的路上。

今日攀山越岭走访矿区并不顺利,仍然没有半点的好消息。

他是魔杰星铁国的一名学者,更具体的说,是一名史学家与考古学家。

在如今学术鼎盛,学者上得朝堂的时代,他是那种下得了田野的学者,地位其实不高。

从明城官方招待他的待遇,就能看出现在的窘境。

七八十平宅院,简陋冷清,门可雀罗,也不会有任何伙计帮他打理起居并负责饮食。

就这样,这处住所还是看在他学者的身份上的,而非他的脸面上。

要知道明城可不是铁国首都那样的寸土寸金,它只是铁国边界之地的偏僻小城罢了。

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外城区的农家小院都比他这里大。

寒蝉,太寒蝉了

“唉,算了,习惯了。”

张之叹了口气不想纠结这种事,他现在很累,单单是寻找考古的线索就够每天从早忙活到晚了。

耷拉着脑袋,大脑还在低效但清晰的思考,嘀嘀咕咕的做着打算。

“回去先睡一觉吧,再搜一个月,还找不到就回首都去”

半月前,他还是名铁国书阁内养尊处优的学者,靠着史学家的专业素养可谓吃喝不愁。

直到发现书阁的一本记载奇闻异事的手册,在偏僻高架上存放了不知多久。

张之素来对这些妙趣横生的东西感兴趣,很多历史的细节的补充往往需要杂谈、游记类的书籍,哪怕它们都是半真半假。

根据笔者的记录,手册是从201年前开始书写的。

195年前记录了一起矿洞事故,当地居民说是挖掘地层,触怒了长眠地下的

神明,大地接连咆哮了数日,甚至不少居民还在附近捡到些零碎的艺术品。

在笔者的记录里,艺术品的材质是不知名水晶,价值不菲,他曾提出过收购,但明城人却谈之变色。

靠着平亿近人的魅力,手册上留下了扭曲恐怖令人毛骨悚然惟妙惟肖的形容

事件的描述到这里结束,张之却灵光一闪,把矿洞事故和记忆深处里明城的神秘事件关联到一起,时间点都是近两百年前。

闲来无事翻看奇闻异事的兴趣,让他敏感的注意到那个时间段名称的事故多发。

他当然不会真的认为有鬼神作祟,唯物主义盛行的魔杰人学者圈也不信这套。

种种事件联系到一起后,他只会认为是与外星相关。

早在三百年前,魔杰胡克甘就挖出过一次异星石碑的存在。

这里会不会其实有一处外星遗迹

张之当时就动了心思,史学家是他的职业,但考古学家却是兴趣。

平日里靠史学家的职业,讲课教生也攒了不少积蓄,早就想跑出去翻些坟墓遗迹。

有钱有目标,接下来要干什么就不言而喻。

于是,他就来了。

刚来时兴致冲冲好似自己在干某种大事,做什么都很有精神。

但这种好的心态不长,搜索了半个月都没有丝毫线索,无论是昔日矿区附近的居民,还是明城府的记事处。

除了些那时诞生的民俗,正经的事情经历还没他知道的多。

曾经坐拥矿区的豪族也许知道什么,但人家只说不了解,然后见他都懒得见,他又有什么办法。

张之一路弯弯绕绕穿梭在大街小巷,想要更快的回到住处,同时不断回忆此次旅居之事。

回到明城

城区路边吃了份午餐,他打算好好的睡上一觉,早晨五点奔波到现在也许时间不长,强度绝对过了。

又是一个小巷,这里土路不算宽,有些阴暗的同时也少有风吹过。

再走一分钟

很快就能午睡休息了

张之给自己打气,完事开头难,中间更难,但果子肯定甜,考古跟走这趟回家的路是一样的。

突然,本就低头耷拉脑袋前进的他,注意到地上突然出现一阵涟漪。

这啥

是正午天气太热出现的热浪

但也不对啊,张之仰头看了看遮住太阳的房檐,压根就没直射到巷子。

眼花了吗

肯定是吧张之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理由。

定了定神凑近到涟漪发生的地方,蹲下轻抚泥土,没有任何炎热感。

“肯定是太累,眼睛都不好使了。”

张之刚打算站起来却发现视野忽暗,疲惫的大脑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看到大地越来越近。

躺下了,好困,好累。

这床可真硬。

不对,我记得还没到家。

不能睡,还没上床没上算了先睡吧

临失去意识前,他模模糊糊听到些奇特的话语声,听不懂,但音色很是动听

“艾莎大人,您看,这只土著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