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看看以后还有谁敢说你读书没用?(1 / 2)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2630 字 4个月前

请家教,邓世荣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留在他们村结婚生子的知青刘华康。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里,邓世荣他们村一共安插过四个知青,三个男的一个女的,在这四个知青中,刘华康是唯一一个选择留下来结婚生子的。

刘华康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在可以返城的时候,他已经举目无亲了。

二是他在插队的时候,跟那耶村的一个姑娘对上了眼。

当时国家为了鼓励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务农,改变农村面貌,也是下了本钱的。

选择在农村务农的,国家每人会给予230元的安置费补助,到了1973年更是把这个安置费增加到了480元。甚至,要是愿意留在农村结婚的,还另外给建房费300元。

这在七十年代,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几个方面综合下来,刘华康最终没有选择返城,而是留下来结婚生子。

想到合适的人选后,邓世荣便朝刘华康家走去。

三分钟后,邓世荣就来到了一座看起来还比较新的泥砖屋前。

这是一座带天井的那种泥砖屋,是刘华康拿到国家给予的建房费给盖起来的。

“九公,吃了没?”

刘华康的老婆邓昌青正在喂最小的儿子吃饭,看到邓世荣过来,当即打招呼道。

邓世荣道:“吃过了,你家华康在不在家?”

邓昌青先给邓世荣拿了凳子,然后朝屋里喊道:“刘华康,出来一下,九公找你。”

很快,一个而立之年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的青年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邓世荣后立刻打招呼道:“九公。”

刚坐下来的邓世荣朝他点了点头,问道:“华康,你是高中生,我想问问伱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刘华康不知道九公问这个干嘛,但还是照实说道:“我当时在班里成绩能排进前十。”

邓世荣又问道:“这么多年过去,你学的知识都还记得吗?”

刘华康笑道:“当然还记得,77年恢复高考,我还跟其他知青一起努力复习过,想拼一下看看能不能考上大学,可惜努力了两年都没能考上,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但是,通过那两年的努力,以前忘得差不多的知识,又重新被我捡起来了。”

邓世荣这才说明来意道:“是这样的,我那几个儿女不是在读书嘛,就连大女儿和大儿媳也在自学,但没人教导的话学习效率应该不太行。所以我就想请你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讲课,替他们解答一下问题,我每个月给你20块钱的讲课费,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刘华康还没回答呢,坐在旁边的邓昌青就满脸惊喜的说道:“他肯定是愿意的,九公你是不知道,他没少在我面前说他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你现在算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听清楚九公的来意,刘华康确实如他老婆所说的那样,心中高兴得很,连连点头道:“九公,我当然愿意。”

邓世荣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然后提前列个讲课的时间表,我这边就可以配合你的时间了。”

刘华康满脸兴奋的说道:“谢谢九公,我今晚就列个讲课时间表出来,明天给您送过去,接下来我一定尽力把课讲好,希望能够帮助到几位阿叔阿姑。”

邓世荣起身道:“行,那我就先回去了!”

“嗯,九公慢走!”

等邓世荣走远了,邓昌青先是激动了半天,然后才满脸感慨的说道:“以前九公就是咱们村最重视儿女教育的人,别人家的孩子是想读书父母都不给读,而他七个儿女都是读到自己不想去读。现在,一个月还额外花20块钱请你去给他的儿女们讲课,九公他在给儿女读书这方面,真是太舍得花钱了!”

刘华康佩服道:“九公这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农村人如果不读书,想要出人头地几乎没有什么希望,只有努力读书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信你看着,咱们那耶村,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肯定没有哪一家能够跟九公家比。”

丈夫也是一位知识青年,邓昌青自然相信他的判断,再次赞叹了一番,才高兴的说道:“九公亲自来请你去给他的儿女们讲课,这是多有面子的事情啊,我得去把这个好消息跟爸妈说,看看以后还有谁敢说你读书没用?”

刘华康闻言淡淡一笑,拥有高中学历的他自然明白从古到今,上门女婿都是没什么地位的。

好在,他跟别的上门女婿还有所不同,因为他不是住在岳父岳母家,而是直接自己花钱在村里盖了一座房子,地位比那种吃住都在岳父岳母家的上门女婿要高不少。

但即便如此,刘华康也没少被人在暗地里嘲笑,其中甚至有他老婆的娘家人。

他又不是圣人,要说心里一点都不介意,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当初选择留在农村务农,又领了国家给予的安置费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