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生活录都挺好第四百二十二章司令与剿匪李牧带领一大批建筑师和设计师回南阳后,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当然此时不叫建筑公司,叫营造厂。
专门负责校舍的选址、设计与营造。同时又整合了军营、码头的工程队,全部划入这家新成立的营造厂,全面负责李牧辖下的各种建造工程。
此时,军队的整编也都基本完成,别管军事素养如何,看起来有模有样,有了几分军人的气质。
这段时间,经过牧武商行又前前后后挖来了十几名教官,刚好其中有两名骑兵教官,战马也托人买来了,骑兵连算是立了下来。
医疗人员也高薪挖来了几十位,卫生连的架子也算搭建起来了。团直属的七大连队,基本上都搭建了起来。
李牧和几十位教官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又结合现实世界的军训经验,还有曾经看过的一些军事教材。
初步编写出了一部士兵训练手册。
具有当前军队的特色,又有后世军队的经验。
当然,训练手册的内容并不高深,大部分都是如何训练士兵的单兵素质和团队配合,至于如何行军,如何打仗,李牧也不懂,册子上自然也没有。
不过,即便如此,册子上的各种训练方法,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只要按照册子上的要求,完成单兵训练和团队配合训练,在这个时代,真就属于精兵了。
这些说起来挺难的,对李牧来说也不算难。毕竟上个世界当了五年警察,经常去警校进修,参加各种训练和演习,别的不说,武警的训练方法他是门清。
把军队的事情理顺,李牧开始考虑另一件事儿,名义的问题。保安团毕竟只是地方民间武装,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好事儿,是因为属于地方民间武装,最大的任务就是保境安民。没有正规的番号和编制,也不拿饷银不吃皇粮。
自然,也不用接受光头的调派到处打仗,顶多也就有时候帮忙协防。
坏处是,保安团的称呼也限制了发展。比如,如果不是以保安团的名义招募军事教官,有一个高大上的名义,以他开出的高新,能招过来的教官不止这些。
招募其他人才同样如此,保安团的名号既是保护也是限制。
李牧为此考虑了很久,他既不想丢掉保安团的地方武装的属性,变成正规军,省的还没发育好就被拉到战场当炮灰;也不想被保安团这个框架,限制了发展。
考虑了很久,李牧觉得有一个名义很适合,地方安保司令部。
同样是地方武装,不过相比保安团,地方保安司令部,就好听多了,也高大上多了。
虽是军事单位,又不是正规军事单位,也没有番号,仍然属于地方武装力量。
未来打仗,虽然也有一定的出兵义务,但主要的任务仍然是保境安民,出兵了也不会当成正规军用,顶多就是在外围,帮忙协防,查漏补缺。
而且,想获得这个职位,其实也不太难。
民国嘛本来就是军阀乱世,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但遍地仍是军阀。
很多所谓的正规军,都是以前的小军阀,上面给了你一个番号和名义,然后就统一了。
抗战爆发前,校长原本还想处理这些积弊,也确实有了不小的成效。抗战爆发后,这些动作不得不停了,改为拉拢和安抚为主。
一般,只要你有兵有实力,只要名义上不唱反调,或大或小都会给你一个名义,拉拢安抚过来。
李牧的保安团,目前在南阳地区绝对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在这个前提下,只要肯花钱打点,要一个名义还是没问题的。
李牧恰好不差钱。
又在南阳待了两天,再次来到武汉,通过牧武商行,开始找人打点关系。
把这件事安排好,猪鬃和桐油的收购目标也完成了,特别是桐油,这两三个月,国内囤积滞销的桐油,很大一部分都被他拿下了。
等再次来到新加坡,出手了猪鬃和桐油,手里多了四百八十万美元。
看着很多,其实主要是桐油的功劳,国内滞销,国外稀缺,导致价格飙升,再加上国内囤积了这么多货源,让他瞅着了机会。
不过,接下来,以国内的货源,短时间想要收集这么大批量的猪鬃和桐油,是不可能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牧在远东商行的协助下,开始采购各种物资,三百万美元砸下去,李牧六万立方米的系统空间终于装满。
离开前,李牧又和远东商行的负责人苏铭,仔细的聊了聊,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发展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一些想法发生改变,李牧觉得,他应该更重视一下远东商行的发展了。未来,远东商行对他的和布局很重要。
给远东商行账户上留下三十万美元,李牧和苏铭又一起物色了一批中高层管理人员,有内地来的,有当地华裔,有当地土着,也有一些金发碧眼的英美人。
根据规划,远东商行将在北美、南美、